眾所周知老酒的價格區間著實太大,上到幾萬元,下到幾十錢。消費者疑惑的是:同樣是老酒,他們的區別究竟在哪里?
那么我們就來算算成本了。第一個成本,也是最重要的成本——釀制成本,酒是什么東西釀出來的?

現在白酒的生產主要有三種方式:
1、 配制型白酒
就是一般的食用酒精經過降度和添加脂類醇類香精等化學物質進行勾兌而成。而食用酒精現在的可用原料很多,像薯干、糖蜜、秸稈都可以發酵蒸餾出酒精。此稱為液態釀酒,液態酒對原料的品質要求不高,只注重原料的淀粉含量,使用者口感和酒精的產量,不注重酒體中的蛋白質和營養物質含量,尤其是一些小廠一味追求低成本,使用提取過蛋白質僅含淀粉的下腳料來發酵蒸餾酒精。市面上一噸食用酒精的大概價格在2000-4000元,當然也要分原料和等級。我們可以算一下,一噸酒精平均3000元,純度都在95度以上,加水可稀釋成三噸42°左右的白酒。這種酒成本相當低。
液態釀酒,相對簡單:蒸酒-除雜-復蒸-增香……。更有一些酒廠直接購買食用酒精稀釋加香精勾兌,進一步簡化了造酒步驟。這中間的硬件成本、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是相對較少的。而固態釀酒,生產工藝那是真的復雜,只能簡單說一說:原料破碎-潤料拌料-初蒸-降溫-拌曲-入池發酵-出酒醅上甑-蒸餾-接酒-毛酒如庫儲存……一般市場上價格在20到40元一批。
2、 釀造型白酒
即純糧釀造的固態發酵釀酒,其原料標準很高,必須是高梁、玉米、小麥、大米、糯米、大麥、蕎麥等谷物(一般不包括薯類與果蔬類),要求顆粒均勻飽滿、新鮮、無蟲蛀、無霉變。谷物的出酒率大概是40%-45%,而大米高粱的價格大家心中有數,折算下來,第二種生產方式只算原料成本大概也是第一種方式的五倍及以上(即每噸1萬元左右)了。這種純糧工藝釀出來的酒富含原料糧食發酵所轉化的蛋白質、氨基酸、天然脂類、醇類等呈香呈味的營養物質,長時間放置后會生成天然酵素,飲用更健康。
但是這種釀酒方式因為成本高產量低,從1993年開始被很多酒企所拋棄。但是大家都知道,這種方式釀出來的酒才是好酒,才能成為對人有營養的老酒,如國酒茅臺、五糧液等。所以很多酒企投資建設酒窖,拿到固態酒的營業執照后,酒窖便成了擺設,或者只保留一部分窖池釀純糧食酒作為高檔酒,順便給外界參觀。這些酒企打著純糧固態酒的金字招牌,市場上銷售的依然是液態酒或固液態酒。
這種純糧固態釀酒工藝所釀造的白酒放置3年后市場成本價在300左右,這還不算企業的宣傳成本跟保險費用,加上企業本身還要追逐比利息更高的收益,產品的定價標準上看到,一般的存放5到8年的優質老酒,一般的市場價格在500-800(根據市場口碑及口感而定,一般八大價格會偏高一點),我們相信老酒總有一天會從尖端人士的奢侈品變成大眾熟知的保健養身必需品。
3、年份酒(又叫固液結合)
液態酒中添加少量的固態發酵的老酒即不增加多少成本,又可以給酒增添一些天然的香味及老酒的口感,市面上很多酒企采用這種方式釀制年份酒冒充純糧固態酒。
最后,我們來說一說品牌,白酒的品牌溢價到底值不值得我們買單。藏源茂認為:見仁見智。
有的酒企沒成立幾年,靠雄厚的資金砸廣告,終端展示處處可見,又因實際銷售的是液態或固液態的老酒年份酒,成本低廉,定價頗高,利潤可觀,于是對經銷商使出十分誘人的政策,也許能迅速占領市場,成為白酒行業后起之秀。只是最終顧客花不菲的價錢買到的酒其實大部分是為該酒企的廣告費用買單。也有的酒企幾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堅持純糧固態釀酒,反而在如今白酒行業純糧酒、年份酒造假盛行的風氣里被懷疑被淹沒。
有的人喜歡喝廣告做得鋪天蓋地的酒,覺得喝品牌的酒有面子,有的人喜歡喝真正的純糧食釀造的老酒,美容養顏。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隨著人們對健康養生的追求,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理性飲酒,更多地關注自己喝的酒本身的品質而不僅僅是酒的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