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作為一種越陳越濃越香的茶,需要經過時間的存儲,在存儲的過程中,普洱茶受到外界和本身的因素影響,也在發生一系列的變化。
普洱茶醇化的原理是很清晰的,目前有四重機制產生變化,主要是通過純氧化、微生物、酶催化、濕熱四種作用機制共同發生作用,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后發酵。后發酵的過程中,普洱茶發生的變化主要分為物理性質變化和化學成分變化兩大類。
物理性質的變化包括干物質損耗、熱量、微量氣體、PH值、拉力彈性和吸濕能力、灰分、顏色等一系列變化。
比如熱量的變化。
普洱茶儲存過程中,適合的熱量是普洱茶醇化的關鍵點,室內溫度不等于茶包的中心溫度。
有兩種現象比較普遍,即毛茶水分高,堆在倉庫里,春末夏初之際,隨著氣溫的升高茶葉包裝就會發熱;另外,在室溫25℃的儲存室里,茶中心溫度往往超過室溫5~7℃。這些現象都說明普洱茶在儲存過程中存在著緩慢的氧化現象,并放出二氧化碳和其它揮發性物質,同時也產生了熱量。
發熱量愈大時普洱茶的質量變化愈猛烈。根據這些原理,我們可以根據中心溫度的高低,作為儲存工藝操作上的一個技術指標,以控制儲存普洱茶的變化。
但是要注意,中心溫度的高低并不能完全代表普洱茶發熱量的大小。因為茶葉包裝的大小和松緊、儲存室容積的大小、熱量散失的速度、以及因普洱茶水分的蒸發而散失的熱量等因素都影響中心溫度。而中心溫度的高低,僅表示普洱茶揮發熱量減去熱量的散失值所多余的熱量。
普洱茶的“變”,是普洱茶走向“越陳越濃越香”的必由之路,前提是你的普洱茶原料優質、工藝正確、倉儲科學,否則再怎么“變”,也不會變出“好”的普洱茶。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