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有道。茶道,花道是東方文化的經典,酒道卻沉沒在嘈雜的低級的白酒營銷中,酒旗飄揚,酒風浩蕩,道何在?道就是演繹酒的精神文化,享用文化,娛樂文化經及消費文化,在濃烈的文化氛圍中享受酒的風格,靈氣和律動。這是三味酒道的宗旨,也是中國白酒文化的濃縮。
酒道的器具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美稱,古人有句話叫做“禮以酒成”,也就是說無酒不成禮。所以,自古以來我國便形成燦爛繽紛的酒文化。要喝酒,就離不開酒器,因此,酒器便成為酒道之重要組成部份。
酒器作為形成酒文化的酒的載體,它有著誕生、發展的歷程美好的軌跡。酒器是隨著酒的發明而產生的。據說,酒產生在新石器時代,據此推斷,我國古代酒器應有幾千年的歷史。中國古代酒器的產生,可早到六七千年前,而到五千多年前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己在使用一些極為精美別致的酒器了。
中國古代酒器的品類極多,功用各異,質料也多種多樣。與漫長的中國古代歷史相伴隨,我國古代酒器經歷了千變萬化的發展過程。最早的人工酒器,目前已知的是陶器;此外,很可能還應有竹木器、獸角器和植物果實的硬殼。酒器的出現,不僅是酒存在的最有力的歷史特證,而且也是人們開始有選擇地進行釀酒、貯酒,使酒的自然屬性發生質變的標志。最早我國的酒器是陶器;商周時代是青銅器;春秋戰國時代,酒器己發展到較高的水平,從印紋過渡到了原始瓷;秦漢時出現了玻璃杯;三國兩晉南北時,以青銅圖案酒器為主…..
中國古代酒器與古代藝術有不可割裂的密切關系。幾乎從灑器一出現,人們就十分注重酒器的造型與裝飾,也非常講究酒器的用料。酒文化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酒器是酒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古代酒器,可以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研究我們的悠久歷史,更深入地認識我們的酒道。
酒具的品味
酒器作為形成酒文化的酒的載體,是中華酒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東方古道佳釀飄香,而酒具也在這漫漫長途中漸臻完善和精美。隨著當今家庭生活的日益豐富多彩,餐桌上的灑杯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人們開始重視“美酒配好杯”以烘托美酒的色、香、味,以充實我國的酒文化豐富的內涵。于是,人們通過一種美酒配置一種專用酒杯來顯示美酒的品位、質量和待客的熱情。比如,葡萄酒杯,它是一種屬于中性的果子類酒杯。此種形狀的酒杯能使醇厚的酒香不易溢散,利于品嘗酒的味道和觀賞酒的色澤;白蘭地酒杯,杯體造型與葡萄酒杯相似,但杯腳要矮得多;香檳酒杯(又稱雞尾酒杯)腳高、杯身小而杯口大;威士忌酒杯有高腳和平底兩面三刀種,酒杯體造型呈園筒狀,杯身較短,杯中可放冰塊。
有一種酒具,精白纖細,透明度高,使杯中酒泛出粼粼波光,令人賞心悅目,不但是相當精美的工藝品,而且“秀色可餐”。在如此的酒具中為何不細細的品味杯中佳釀,實在是人生的一大樂趣!在品味美酒,品味酒具中,我們洞察了酒道的真諦。
酒道的環境
中國的酒,早已被提升到酒文化的高度來評述。酒已經成為食品文化中一枝香飄四海、與詩歌共舞的奇葩,成為國人之驕傲,也是居家、出游隨處可見的、富有地方濃郁色彩的特色商品。
酒道講究環境。清幽的、喧鬧的;繁華的,冷清的,都可以成為酒道的烘托。與茶道相比,酒道很難用一句話、一個主義或一個精神來概括它。白酒不像葡萄酒那樣用一句“優雅”就可形容,也不像“茶道”那樣都是清高雅致。酒道的精華就在于她的情緒化——或顛或狂,或歌或飲;荒郊野外,家宴酒樓,只要有三五好友,幾撮花生,便可享受人生的最大快樂。
因此,酒道是不分地域,不分貴賤,不論場合,不講身份的——只要對味,只要隨心,陽春白雪,下里巴人,酒道永存。
酒道的手法
酒道的表現手法十分豐富,她是酒文化的高度濃縮。在文化的表現上,酒道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在共性基礎上擁有個性。
高度發達的文化事業與高度發展的釀酒業和飲酒習俗相結合,創造了絢麗多姿的酒文化,遠從世界最古老的文字開始,酒就如血液一般在中國文化的脈絡里汩汩流淌。——這是酒道的共性。
在我國的詩歌中,到處都可以看到酒的影子,到處都可以聞到酒的醇香;中國有關酒的典故很多。譬如“文君當壚”“李白斗酒”“貴妃醉酒”等。酒的典故為我們研究酒文化打開一個明亮的天窗;在古今中外文學作品中,許多小說都有關于酒的情節。如:《聊齋志異》中的《酒狂》和《酒友》等; 酒啟發了文學創作的靈感,文學記敘了酒的靈動之力,酒不僅滿足人生理上的陶醉,也滿足人精神上的陶醉,難怪愛酒的文人在“酒文”中寄托了極其微妙的感情,并敘之以文,歌頌這位太陽神子——酒。
酒的個性體現在喝酒者的性格、情趣、愛好和喝酒的習慣上,還體現在喝酒的地域特征,酒的品種上——酒道的燦爛,酒道的繽紛就是在共性和個性的不斷融和中得到提升。
酒質體驗
酒質是評價酒的一個重要指標。多少人曾迷戀這酒,以酒為友,以酒為家。在喝酒的過程里,感受酒的味道,體驗酒的精華,領悟酒的文化。就連遁入空門的出家人,也對這酒三分敬仰。悟出“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禪理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