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蓮大曲以優質高粱為原料,以上麥特制成的包包曲為糖化發酵劑,采用固態續糟混蒸工藝,人工培養窖泥,新窖老熟,低溫入窖,雙輪底分層封泥,回沙回酒發酵,緩火蒸餾,分級摘酒,地窖陶器貯存,勾兌品嘗,合格后包裝出廠。
寶蓮大曲屬濃香型曲酒,是蜀中新秀,其酒液無色透明,無懸浮物,窖香濃郁,醇和凈爽,諸味協調,余香悠長,后味干凈。酒度為38度、54度二種。
“寶蓮大曲”是“伍市干酒”傳承六百年來的顛峰,“伍市干酒”是“資陽人”釀酒歷史從遠古走來的輝煌――“寶蓮大曲”是“資陽人”上萬年釀酒歷史創造的奇跡,是“資陽人”鄉情、鄉音、鄉戀的結晶和驕傲!
“資陽人”早在三萬五千年前,就已生活在“川中明珠”資陽,這塊廣袤的熱土上。據考古出土發現,距今六千至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有釀酒、儲酒和飲酒的陶制器皿,說明在那人類的初蒙階段,就已經有了“酒”這一人類的特殊飲品在資陽大地上出現。歷史進程到距今二千五百年前的周靈王時期,資陽先賢萇弘進獻古鏡,機研,并以歌舞助酒,秦漢以后種植高粱,釀酒之業更興,資陽三賢之一的王褒在其辭賦《九懷.思忠》里寫到:“抽庫婁兮酌醴,援匏瓜兮接糧”,即有古人舉酒豪飲的形象描寫。西漢辭賦大家揚雄在《蜀都賦》中寫到:“置酒乎滎川之閑宅,設坐乎華都之高堂”,亦是在蜀中飲酒的狀寫??梢娚瞎抛灾芮貎蓾h以來,四川資陽即是產酒之鄉,其釀酒歷史可謂源遠流長了。
歷史進入明朝初期,明成祖永樂八年(1410年),資陽東鄉朱家場人修建“伍隍廟”,因廟建場,遂有“伍隍場”,別稱伍市。該地以產高粱而興釀酒之業,有民謠曰:“天荒荒,地黃黃,禿嶺窮山數伍隍。東山忙,西山忙,天干無雨點高粱。朝無糧,夜無糧,高粱換酒解愁腸”(見原資陽縣政協委員羅明萱寫《伍市干酒今昔》載)。1660年,湖北麻城移民之裔黃國仲在“伍隍場”東雀村(今培德鄉)發現“兩截山”谷底泉水清冽,源流不斷,當地謂之‘神泉”,遂在該處建造“浸水閣燒坊”,以泉水釀酒,產“伍市燒酒”,后稱“伍市干酒”,由此得名傳世。1710年燒坊易手于廣東長樂人魏行惠,改稱“魏家燒坊”,后魏父子擴建改造,增進釀酒技藝,經營日火,名聲遠播。1765年《資陽縣志》即有記載。以后經“兩截山”在外做官的楊舉人引薦,“伍市干酒”得以進入成都市場銷售。因酒味純正,深受市民歡迎,銷量一時大增。《資陽縣志》記有:“縣多種高粱,……乾隆年間蒸酒販運成都”等語。蓉城街頭,酒商常掛“伍市干酒”旗招,以攬顧客。資陽販酒挑夫自明清以至民國,常年從“伍隍場”擔酒上成都銷售。據說一過“龍泉驛”,酒香分外撲鼻,有“翻過成都龍泉驛,伍市干酒十里香”的佳話。《資陽縣志》1925年記載:“酒類中,以伍市干酒(也稱‘陳色酒’)最佳”。 贊云:“若乎伍市之酒,有似天液,味厚獨濃,香深有力,幾乎洛陽之曲,茅臺之品,莫不爭為遜避,以讓乎資陽之陳色。”1942年又載“本縣系產酒區域,以伍隍鄉所產干酒又稱‘陳色酒’為最佳,俗稱‘伍市干酒’?!彼拇ㄗ骷遥啥际懈笔虚L李吉人,在其名著“激流三部曲”之一《死水微瀾》(1935年版)中,亦有對“資陽陳色酒”的記述?!掇o?!?980年版,也收有“伍市干酒”條目??箲饡r期,國內大報《新新新聞》登載文人學者贊詞曰:“無色透明,光鑒毫芒。異香四溢,沁脾洌腸。醇濃味厚,口鼻留芳。名不虛傳,玉液瓊漿”,已將“伍市干酒”的美譽推向了極致。
明末清初,白酒即為資陽特產。據《資陽縣志》記載:“酒釀于槽者,有窖酒,常酒,沽于市者,有燒酒,大曲,惠泉老酒。酒,所在皆有”。民國前期的釀酒業比較興盛,據1936年統計,資陽全縣有燒酒作坊420家,年產酒420多萬斤。以伍隍鄉最多,有40多家,年產約150萬斤。1943年尚存作坊238家,計2459個桶釀酒。民國后的1949年,僅有作坊100家,酒桶102個,分布于17個鄉鎮。酒類中以“伍市干酒”最佳,贊之“資陽之陳色至若二溪回環,漿如揚子水,甘于糖,糖濃如水,色艷于金,紋成如綺;閩廣之甘,殆不如此?!槭懈删啤a于今培德鄉,過去年產200多噸,暢銷成都及各鄰縣” 云云。
解放初期的1950年,資陽縣人民政府振興實業,發展地方經濟,在當時鄉鎮僅伍隍、培德產酒,城區尚有29家作坊釀酒的情況下,在縣城東門河邊的篾匠街創辦“資陽縣實驗酒廠”,不久命名為“國營十八酒廠”。同時資陽縣內主要酒坊成立“伍隍槽酒聯合社”。1951年,政府將“伍隍魏家槽房”改造成國營酒廠,1965年全縣各類酒廠合并為一個廠,更名為“四川省資陽縣酒廠”,繼承了“伍市干酒”釀造的全套工藝技術、酒種和注冊商標、品牌。至1979年全廠有職工272人,生產“曲酒”、“伍市干酒”等品種,年產量達3100多噸,并注冊“雁江牌”商標,除生產“伍市干酒”外,并創“千杯少”系列及各種藥酒等,產品試銷全國20多個省,200多個城市近600噸。1972年“資陽縣酒廠”研究生產的“寶蓮大曲”后成為該廠拳頭產品,在1980年“四川省第三次評酒會”上被評為“四川省優質酒”。1983年取得“寶蓮牌”注冊商標;1988年,“寶蓮大曲”酒獲“國家銀質獎”,與“沱牌曲酒”等并列“四川省十大名酒”;1989年,“資陽縣酒廠”更名為“資陽寶蓮酒廠”?!皩毶彙弊陨虡顺蔀椤八拇ㄊ≈虡恕?、“四川省老字號”。進入本世紀后,更連續榮獲“四川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等稱號,成為“四川名酒小金花”之一,享譽國內外。
解放后的半個多世紀以來,隨著國家體制改革的發展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寶蓮酒業”與時俱進,挺立潮頭。1992年,成立資陽“寶蓮酒業集團公司”;1998年,企業調整后,成立“四川省資陽寶蓮酒業有限公司”;2000年,公司實行股份制改制,國有資產全面退出;2007年5月,企業再次轉制,開始了“四川省資陽寶蓮酒業有限公司”嶄新的創業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