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節目連續兩年報道老酒,從2015年的《老酒收藏正當時》到2016年的《瘋狂的老酒》,讓觀眾縱觀了兩年以來老酒的市場概況。在節目闡述的過程中,筆者感到老酒圈似乎成了一種精神,微秒的時間情懷讓老酒鍍上一層不可替代的光環,從而助力推動老酒的評估價值。

在節目當中,讓視覺打了個飽嗝,原來我國有如此之多的白酒。在玩老酒的圈子當中,普遍高端,而且多是好酒之人。根據資深人士的總結,老酒圈是自發產生的,雖有利益的驅動,但是也離不開老酒口感更好的本質。
從科學角度上來講,越陳越香的根本在于期間的物理和化學變化讓酒產生了締合反應,即酒中的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以氫鍵形式進行締合,也就是酒分子和水分子結合的更加緊密,讓酒的口感更加柔和適口,不那么直接刺激胃和血管,提高酒的品質。

如果說口感是直觀的回應,那么老酒對于飲用者來說,更多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滿足。有酒有話題,有老酒話題就更顯色彩。假想好友聚餐開老酒,伴隨著好奇心然味蕾產生第一次親密接觸,結合老酒的年份,一起回憶某段記憶,其樂無窮。
除了聚會,老酒在應酬中亦可充當潤滑劑,應酬場面講求排場和面子。一瓶珍貴的老酒價格不菲,在干杯文化貫穿的應酬場面,也許會緩沖一下干杯的壓力,把焦點轉移到酒體之上。此種情況僅供品酒之人參考,如遇上啥酒都一樣的場景,就無謂浪費了。
從老酒回顧中國白酒,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國內正值計劃經濟,各酒廠并非以經濟效益為主,甚至在生產上不考慮產量、不計成本,反而成就了好酒。
正是這個時期評選的“四大名酒”、“八大名酒”、“十七大名酒”。涵蓋了:茅臺酒、汾酒、瀘州老窖、五糧液、董酒、西鳳酒、洋河大曲、雙溝大曲、郎酒、劍南春、全興大曲、古井貢酒、宋河糧液、特制黃鶴樓、武陵酒、寶豐酒、沱牌曲酒。屬于老酒圈的貴族,在茅臺被熱捧之后,59°的白標和紅標董酒更是讓酒友追捧,可以說有多少能出貨多少。

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全國的酒廠紛紛改制,部分酒廠盲目抓產量、講效益的結果是酒質的下降,再加上一段時期“勾兌酒”橫行(傳統釀酒耗糧巨大,成本很高),有的傳統名酒廠也跟風而上,產品質量自然令人堪憂。
勾兌食用酒精的白酒,讓白酒行業蒙上一層抹不去的輕紗。食用酒精在老酒圈中,是沒有任何意義和價值的。食用酒精保存多久還是食用酒精,不會更加醇,口感也不會變好。
在老酒當中,茅臺作為經典的代表,特別是86-96的鐵蓋茅臺,屬于醬香型白酒精品中的極品,極具收藏和引用價值。醬香型白酒一般都是53°,這個度數很適合酒分子和水分子的穩定融合,再經過時間的釀造,醬香會更加柔和。所以在老酒行列,醬香型白酒屬于較受關注類型。
現在的白酒也有很多恢復傳統工藝釀造的,選擇一瓶現代下的醬香型白酒作為老酒的儲存時間起點,到十年后也是能喝的古董。在醬酒核心產區,勾兌的瘋狂過后,不少酒廠回歸到樸實質造。黔酒股份有限公司在早期開始投入大量資金,貯存醬香基酒,且所生產基酒都是坤沙工藝醬香,嚴格遵從坤沙工藝的流程,每年重陽開始下沙,每年一周期的基酒貯存。
幾乎在茅臺鎮釀酒的個人,作坊,酒廠都知道醬香配方和常見工藝,所以茅臺醬香滿天下,甚至部分散酒也非常優秀。優秀歸優秀,個人或者作坊無法量產優秀,供給本地或內銷都不夠,很難流出市面。量產正宗坤沙工藝的醬香型白酒,除了在茅臺鎮7.5公里核心產區,還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才能貯存大量優秀基酒。有了兩大基礎條件之后,選擇嫡傳的調酒大師出品也是很關鍵的因素。
老酒是好,越喝越少,一年兩年地過去,從今天開始,為十年后儲存一些好酒,到那一天,他一定會感謝你現在為他存的國標醬酒。不僅是因為增值了,而且還幫他存了十年前的回憶。

在眾多的中國白酒當中,消費者難免會眼花繚亂。關于品位和價位又難以定論,買貴的又怕買錯,買便宜的又怕沒有面子。如果自己喝,又不知道哪些是純糧釀造,喝壞身體得不償失,畢竟過度喝酒有害健康,只有適當喝酒,才是正確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