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知道,中國的白酒文化深深影響了我們的鄰國?作為儒家文化圈里的韓國和日本,它們如何繼承發展中國的酒文化?有一天,當你宴請韓國和日本的友人,不妨拿一瓶牛酒,這瓶酒可以跨過國家之間的隔閡,在彼此心中找到共鳴。
摘自《千年酒文化》,清華大學出版社,有刪改。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釀酒的國家之一。隨著儒家文化的傳播,中國傳統酒文化對周邊其他國家特色酒文化的形成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像牛酒這樣的香醇,一定會受到日本和韓國友人的青睞。一瓶酒,拉近了三國人民之間的友情……
“僧坊酒”:竟然是由日本和尚帶回國的!
根據考古研究,在繩文時代中期,日本人就已開始釀酒了。長野縣井戶尻遺跡出土的“有孔鍔付土器”,是已知的日本最早的釀酒器具,土器的內壁上發現了山葡萄的種子,由此可知,日本人最初品嘗的也是野果酒。
到了日本繩文時代晚期,即中國的戰國時代,大量江南地區的農民為避戰亂逃往日本,帶去了水稻耕種技術,這樣就有了釀造米酒的原料。 有孔鍔付土器
公元 4 ~ 5 世紀時,被稱為秦始皇后裔的秦氏一族遷移至京都一帶,為日本帶去包括釀酒工藝在內的多種先進技術,對日本經濟作出重大的貢獻,所以雄略天皇朝初次設立的主持財政的“大藏”機構的第一任長官就是秦酒公。
到了中世紀,日本文化中心轉入寺院,大行于世的“僧坊酒”就被認為主要是由入宋、入元、入明的僧侶們利用從中國帶回的技術釀成的。日本的“燒酎”與中國白酒的釀制方法更為接近。日本最著名的烈性燒酎是沖繩地區出產的“泡盛”,其制法也被認為來自中國。此外,日本自古以來稱指導造酒工匠集團的技術專家為“杜氏”,被認為是為了紀念中國的酒神杜康,因“釀酒始于杜氏”,所以采以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