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只對了一半。酒, 其實分有兩種截然不同的香型,一種是這句話提到的陳酒的香氣——醇香;而另一種很少人有機會接觸到,是新酒獨有的自然香氣——純香,其對原料的釀造的精細程度要求甚高,更為稀罕。

前者:陳酒醇香,但抹殺“釀”的價值
在陳釀時,酒的內在成分自然而然地發(fā)生化學反應,進行全方面的融合,并將辛辣刺激性的成分揮發(fā)。經過這樣的再轉化過程賦予了酒體獨特的“醇香”。
但是,陳酒變得醇香的前提是酒要屬于純糧食酒,不得有任何勾兌,一旦有了勾兌,其就無法實現自然的轉化。所以,劣質酒、勾兌的酒,新鮮時無法入口,陳放也不會變香,最多只會緩和些怪異氣味或渾濁陳腐之氣,變得不那么刺鼻,但仍舊難以入口。
無論如何,“陳”的功勞其實慢慢抹殺了“釀”的價值,掩蓋了酒的本真滋味,失去了酒的自然香氣。

后者:高品質的新酒“純香”,殊為難得
難道酒就一定越新鮮越不香,越不好喝?也許只是因為沒遇到真正的上好新酒。
元朝以前,采用新鮮稻米釀酒,以新酒為貴,越新鮮的酒越好喝。如今什么沒有這種看法了呢?很有可能只因新酒要香,要好喝,對釀造的要求極高,需要米、水、曲、火、藝、境六大要素的完美結合。一旦達到這種境界,新酒將飄逸自然、清雅的“純香”,其香幽遠,若有若無,若隱若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