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比爾斯可能是如今全世界男性最痛恨的人,因為就在上世紀(jì)40年代,作為鉆石經(jīng)銷商的他,率先推出了“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的廣告語,將鉆石塑造成愛情忠貞不渝的象征。從此,鉆石身價一躍而起,風(fēng)靡世界,成為了求愛必備品。
像這樣附加概念在產(chǎn)品身上以博得眼球贏得市場的行為,同樣被茶企和茶商用于茶產(chǎn)品上。我們今天就來看看近30年來茶商創(chuàng)造出的“專有名詞”。
1-老茶
老茶這個概念最早是用在武夷茶上,不過真正讓老茶成為市場熱門商品,是由港臺地區(qū)的普洱茶商們推動的。比如,臺灣茶人鄧時海先生的《普洱茶》一書,就在潛移默化中推動了老茶的風(fēng)靡,還拋出了普洱老茶“越老越醇、越老越香、越老越值錢”的理念。
賺得最“盆滿缽滿”的還是香港和臺灣的茶商,因為在上世紀(jì)80~90年代,他們已經(jīng)擁有大批量的普洱存茶。這30年里,普洱老茶價格水漲船高,時常曝出一餅老茶拍出上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價格。
即便到了2007年普洱茶市場“崩盤”的時候,市面上的老茶價格依然堅挺。以不算“太老”的88青餅(1980年代產(chǎn))為例,2000年88青售價為350元/餅;2007年為9000元左右/餅;到2015年,它的初始賣價就為60000元左右/餅。
隨著老茶投資的火熱和以“時間換錢”的特殊盈利模式,許多人開始刻意囤貨。可以說,老茶的概念已深深滲透到茶圈子中。即便從最開始,就有人質(zhì)疑老茶的飲用價值,但憑借著它的文化底蘊和收藏?zé)岢保喜枞匀皇沁@30年來最為火熱的茶葉概念之一。
2-生肖茶
生肖茶一直有品牌在做,但最引人注目的還是2010年大益推出的首款生肖茶虎餅。當(dāng)年不到100元人民幣的售價,第二年便翻了一倍,現(xiàn)如今更是到了最低800元人民幣起的收購價。
當(dāng)然,如此高漲的價錢背后自然有著資本炒作的支持。因這件事情,讓大家見識到了生肖茶的玩法,也讓茶葉市場多了一個風(fēng)起云涌的商品概念。不過,生肖茶畢竟只是一個噱頭,且不像老茶一樣有著自身無可替代的特殊價值,所以生肖茶市場往往跌宕起伏。
拿大益2014年推出的馬餅為例,開售之初一餅為800元,到了4、5月份時卻跌至500元。
不管怎樣,這種具有“集郵”屬性、一年只出一次,讓茶友們有種“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玩票性質(zhì)的茶葉商品仍然有市場,品牌廠家們也愿意在生肖茶上下足功夫。
3-古樹
古樹的概念很早就有,但近30年來被茶企玩得尤為火熱。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消費者對于茶葉口感的追求越來越高——相較于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型種植茶,古樹茶有著更為稀有、獨特的滋味呈現(xiàn)和豐富內(nèi)質(zhì)物;其次,隨著國內(nèi)茶產(chǎn)業(yè)擴張,大批新茶園開辟,密集型種植下的“人工茶產(chǎn)品”也越來越多,為了追求原生態(tài)產(chǎn)出的茶,也只有在古樹上去消費。
其實追求古樹并沒有錯,古樹售價高也沒有錯,畢竟“物以稀為貴”,但是某些品牌借由古樹的概念做噱頭、喊高價、炒原料、賣模糊產(chǎn)品(古樹料與普通料拼著賣),讓古樹茶市場混亂不堪。并且,過分追求古樹茶也帶來了不良的負面影響。
拿普洱茶為例,部分云南茶農(nóng)們急功近利,為了讓古樹能夠受到更多的陽光以求增產(chǎn),把與古樹共生了幾百年的大樹紛紛砍去,破壞了雨林生態(tài);不科學(xué)地給古樹茶施肥,造成古樹“燒”死;把年齡非常大的古樹奉為茶王,用水泥柵欄圍起來或移植到城區(qū)里“供”起來……
但在之前2014年的時候,云南茶葉流通協(xié)會一份報告表明,市面上標(biāo)榜著古樹茶的商品,只有3%是真的!而這多出來的古樹茶到底是怎么來的?無從得知,水太深看不清。
4-純料
跟古樹一樣,純料也是近十幾年跟著古樹茶一起被逐漸提及的概念。之前人們做茶,是到像普洱、易武一樣的普洱茶集散地收一輪或幾輪茶葉,不管來自什么山頭、山寨,做成茶就是云南普洱茶。
但純料的概念拋出之后,人們覺得它是對原料的極致掌控,擁有最具代表性的地域口感且生產(chǎn)量較為稀缺,廣受茶客追捧。它的出現(xiàn),開辟了一種新型的商品概念,成就了一批像陳升號、雨林、福今等脫離了“中茶制作體系”的茶葉品牌,也拉動了原產(chǎn)地茶葉價格上升。
不過,純料的市場也是風(fēng)起云涌。首先純料概念沒有官方確定,本身就模糊不清,標(biāo)榜著純料的茶,也許是拼配了同一個大區(qū)域、不同年份或不同季節(jié)的茶;再來純料茶賣的就是核心產(chǎn)區(qū)和原料,許多資本進入后開始炒作,毛茶收購價開始大起。
純料茶也帶來了新的原料要求,在純料之后,有人提出單株概念——不光是來自同一個地方,更是來自同一株茶樹,乃“純料”的極致版本,在市面廣為流行。至于單株在市場的后勁如何,只能靠時間來檢驗了。
5-商品大紅袍
熟悉武夷巖茶的茶友可能知道,大紅袍是一種極為珍貴的茶類品種,母株只有6棵,長于山澗之上,目前已經(jīng)被保護起來禁止開采?,F(xiàn)在市面上銷售的大紅袍,要么是根據(jù)母株扦插繁殖而來的純種大紅袍,要么就是今天要說到的:為“營造”大紅袍口感滋味而拼配出的商品大紅袍。
商品大紅袍是曾任武夷山茶科所所長的陳德華先生于1985年首創(chuàng)的概念,他把同等級的巖茶原料進行拼配,比如加入水仙改善茶湯,加入肉桂提升香味,以調(diào)和出接近大紅袍品質(zhì)的新產(chǎn)品。商品大紅袍的問世直接改變了武夷巖茶的市場——產(chǎn)量增加、價錢降低,也讓更多的消費者能夠體驗到武夷巖茶這類本為小眾的茶。
不過,現(xiàn)在商品大紅袍的拼配原料范圍不僅擴展到正巖之外的外巖,還擴張到武夷山之外的茶,所以即便價值幾百幾千,喝到嘴里的商品大紅袍到底是來自哪顆樹,也只有天知道了。
(責(zé)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