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有百味,適者為珍。普洱茶最應該加上的產品說明就是這一項。茶買回去不好喝,感覺被忽悠了,或是覺得有些茶就是吹出來的。
我見過有人覺得老班章太苦了,也有人覺得易武彎弓不夠沖。這些茶本身屬于普洱茶中的翹楚,只不過沒有碰到有緣人導致茶葉被冠以“不良品”的標簽。
很多茶商認為這是茶客的不懂茶,不會喝茶,好茶被浪費掉了。但實際上,茶作為飲品,根本不需要大部分茶客去懂,畢竟研究茶是極少數人的事情。想把普洱茶搞明白,沒有幾十年天天做茶喝茶的功夫根本辦不到。那還不如就追求一點:喝茶的人覺得太好喝就足夠了。
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口味,喝茶如同吃飯,咸淡都是個人愛好。喝茶也一樣啊,有人追求香氣,有人追求生津回甘、也有人追求柔滑的感覺。這些不都應該標明在產品包裝上嗎?
普洱茶產品說明千篇一律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問題了,不同品牌不同山頭的產品說明經常一模一樣。老班章、冰島、易武在產品描述中就一個口感。大家覺得這是一個行業應該有的現象么?
普洱茶在銷售方面,整個行業都做的比較粗。產品說明隨便寫,茶怎么樣全靠茶商經銷商的宣傳。以前茶客買茶基本都是熟人圈子,產品說明自然不那么重要,現在很多消費者并不在圈子當中,產品說明尤為重要。
如果產品要做“口感描述”,就不能一個企業一個說法,這樣寫出來跟沒寫一個樣,五花八門雜亂無章的說明不如沒有。整個行業需要形成一個共識,一個標準。這樣也助于新消費群體的培養,造福整個市場。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