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壺禪茶,茶在眾生的心里,有不同的味道。那一壺用靜水煮沸的新茶,在茶客的唇齒間回繞,品后有人似覺苦若生命,也有人淡如清風。
武夷春暖月初園,采摘新芽獻地仙。飛鵲印成香蠟片,啼猿溪走木欄船。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輕涵翠縷煙。分贈恩深知最異,晚鐺宜煮北山泉。
茶能使人的心情沉淀,使人的思緒平復,還可以提神,醒腦,驅除睡意。詩人們在進行創作的時候,如果有一杯香茗在手,思緒也會順暢很多。不少詩人的茶詩中也記敘了茶的這一作用。從這些詩歌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文人飲茶生活的第二種場景: 當文人們冥思苦想、精心構思的時候,以茶來刺激思緒,茶,在這個時候就很好地起到了思維助推器的作用。很多詩歌中都提到了茶的這一功效。這一功效主要體現在這樣一些方面:
首先是茶能提神醒腦。比如北宋詩人劉摯的《煎茶》詩云:“詩思一坐爽,睡魔千里遐。詩人黃庭堅也有詩《催公靜碾茶》云:“睡魔正仰茶料理,急遣溪童碾玉塵。”
在這兩首詩中,這兩個詩人都提到了茶具有提神醒腦、驅除睡意的作用,每當自己被睡魔纏身的時候,喝一杯香茗,立刻就能將睡意趕走,使自己精神重新振作起來。當詩人嗜睡的時候,自然是寫不出好詩的,而用茶提神之后,頭腦立刻就能清醒,這無疑為思緒的順暢起了良好的作用。
其次是茶能平靜人的思緒,使思維興奮,激發詩人的創作靈感。當現代人想要冷靜思維的時候往往會選擇抽煙,而北宋的詩人們則會選擇飲茶。案上一杯茶葉水,散發出淡淡的清香,翠綠的茶葉一顆顆浮在水面,一口下咽,不禁心清氣爽,思緒順暢。在這種情景下,開始精心地構造和創作詩歌,對于詩人們來說是最佳的時機。我們可以從下面的一些詩歌中找到印證:
比如黃庭堅在《次韻楊君全送酒》中曰:“茗搜文字響枯腸”。又如智圓《謝仁上人惠茶》云:“睡魔遣得雖相感,翻引詩魔來眼前。
黃庭堅在這句詩中凸顯出飲茶對詩歌創作的重要作用,當思維枯竭的時候,通過喝茶就能使作者才思泉涌了。而智圓的這幾句話則更加形象地凸顯出了飲茶的這種作用,在詩句中,詩人提到了兩個魔:一個是睡魔,一個是詩魔,作者通過飲茶,不僅趕走了睡魔,還迎來了詩魔,使得作者的創作靈感由此產生。
品茗為文人的生活增添了無限情趣,增進了心性修養,歷代文人墨客知茶、愛茶、嗜茶,借茶寫人、敘物、抒情,有不少傳世之作便是在這悠悠茶香中醞釀出來的。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