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未入茶行的人,看到茶業從業者可能會無比羨慕。他們有著豐富的茶業知識,能夠出口成文,對于茶葉的品鑒也早已十分嫻熟,茶一入口,不待人說,即可分辨出茶的種類、制作工藝和年份。不懂茶學的小白看了可能會有驚為天人的感受,也會覺得一人一室一茶一書一米陽光一個午后的生活不能再愜意。
但其實當你真正進入茶行業做茶才會明白“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是什么意思。當你變成別人眼中的茶學專家,變成一個會喝茶的人,你的內心對茶早已有一套系統的品鑒方法,會把喝到的味道歸入一種固定的模式。
當看見一壺茶,就會下意識的考慮:這是綠茶還是白茶?這茶焙火如何?回甘快不快?當你每日面對幾十種茶湯等待品嘗,嘗完后舌尖估計都會失去知覺,那還能體會到飲茶之樂呢?
你發現自己漸漸習慣用固定的一些詞匯——“滋味鮮醇”、“口感醇厚”、“回甘快速”,于是你慢慢發現自己已經很難喝出新滋味了,常年喝茶的習慣已經成了一種框架和束縛。這種無意的束縛既捆綁了茶葉滋味的展示,也悄悄地影響了你品茶時所得到的美好。
原來剛接觸茶的時候,你記得周邊的人一味地都說茶能雅心、可解憂,卻不曾想當茶與自己朝夕相伴密不可分時反倒成了一種束縛。當你回顧往日情景,不禁問自己:當喝茶成為工作的時候,一杯茶入口,真能解憂?
這也是應了錢鐘書先生《圍城》里的名言:外面的人想進去,城里面的想出來。世間之事,大抵都是如此,總有不如人意之處。
作者認為,飲茶之境,在之于品,才能得趣、得神、得味。如若真的機械似地飲茶,簡直了無生趣,更不用說提神,久而久之枯燥也就乏然無味了。當你用心品茶時,茶葉綻放出的美麗、茶香亦是不同。
茶之道,茶知道,守一方凈土,盈一眸恬淡。愿每個人,在紛呈世相中不會迷失荒徑,可以端坐磐石上,將塵世喧囂沖泡成手中的一杯茶,任湯色一點點淡去,慢慢讀懂茶的品格與韻味。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