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外面海量喝酒,還是在家里小酌品酒,在開喝之前都會進行一番操作,搖酒花、拉酒線、看掛杯等這些動作來彰顯自己很懂酒,特別是在酒局上,總會有人以此來顯擺自己很懂酒,為什么大家都喜歡這樣?都是專業品酒師品酒過程的視頻多了,一些白酒博主在測評某一款白酒前都會這樣操作,看多了自然會跟著模仿。

但其實這對于判斷一款酒的好壞并沒有起到實質性的用處,更大的意義在于具有觀賞性,酒的好壞還是得入口品鑒,下面就來說說這三種常見的操作。
1、搖酒花
最廣為流傳的說法就是看酒花大小、持續時間來判斷酒的好壞,但實際上酒花最初只是釀酒時根據它的大小不同用來判斷酒精度數,酒精度數越高,其酒花越大,一般來說:
如黃豆大小,酒精度數一般在60-75度;
如綠豆大小,酒精度數一般在50-60度;
如米粒大小,酒精度數一般在40-50度;

這主要是酒精和水的表面張力不同而導致的,若是酒體老熟的話,也會讓酒花更加的綿密,因此也可以作為酒體是否老熟的輔助判斷。
2、拉酒線
拉酒線是酒桌上的常規操作,大家都以為酒線拉得越長酒就越好,其后的解釋是通過酒體的粘稠程度來反應酒體的年份長,酒線長不長與瓶口的設計有很大的影響因素,一款設計非常好的水壺,就算是倒水也能很長的線,如果是廣口瓶,就算里面裝著茅臺五十年的年份老酒,也有可能拉不出很長的線。

拉酒線只是增加酒桌趣味性而已,大家不要天真地以為酒線越長久酒質越好,如果真的是這樣酒廠的釀酒環節就省事了。
3、看掛杯
看掛杯來判斷酒的好壞也是不懂酒的人常掛在嘴邊上的,只要是酒,有揮發性就可以有掛杯的表現,消毒用的酒精倒在郁金香杯里搖晃一圈,也能掛杯掛得非常好,難道酒精也是好酒?掛杯的本質是乙醇具有揮發性,晃動酒杯時,杯壁上的酒就會產生一種張力使得酒液不會很快地落下,從而附在杯壁上,這跟酒的好壞無關。

以上說到的三種操作都屬于不懂裝懂的誤區操作,可以很明確地告訴大家,判斷一款酒質的優劣,僅僅靠外觀(酒花、酒線、掛杯)是不可能做到,真正懂酒的人都知道,判斷一款酒質的好壞只能通過聞和品嘗,其他的方法不要輕信。

老梁我從事醬酒行業多年,一直在宣傳科普一些白酒知識,希望對廣大酒友有所幫助,一些三百價位可對比金沙摘要、六百價位可對比普茅的品質茅香酒也是真實存在,我一直秉持著做好人、做好酒的信念致力于把茅臺鎮上的一些性價比高的品質坤沙醬香酒推向更多的懂酒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