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冠跪形人玉佩,是久經滄桑,受沁蝕而成千瘡百孔,局部玉質深度缺失,但所幸的是雙腿部還保持著透明清白的本質,且可見黑白兩色的玉質內深層次的受沁痕跡,玉表夾雜的沁色,與自然色漿混然一體,也是歷時久遠的見證。造成局部玉質缺失的長期沁蝕類型,按專家所述是屬于水激搜空腐蝕,空洞內還可見不規則微小立方體顆粒剝落,就如河床中的小小沙粒。由于多處嚴重沁蝕產生的形狀不一的孔洞,使整體受殘而到了無論如何也無法模仿的程度。因此就應了行家的行話:“殘不失真。”
高浮雕雙螭虎紋玉璧,從其中螭虎身體局部的玉質沁蝕剝落缺失情況來看,與上述高冠玉件情形完全相同,是最高超的仿偽手法“酸咬”也絕對不能模仿的。這也是“殘不失真”的魅力所在。
龍鳳紋白玉,受沁蝕情況也極嚴重,從玉表看已是面目全非。外觀上也出現孔洞,但腐蝕環境與水激搜空有區別,是干縮而枯漿的形態,就像埃及古墓中的木乃伊。
岫玉獸頭紋斛形器,玉表的沁色與高冠玉件極其相近。而玉質又有不同層次的乳白色星云狀沁跡,一目了然。
撫膝跪形村姑岫玉擺件,其造型風格采用人體五官琢制刀法,玉表沁色的某些部分,與高冠玉件非常一致,符合相同或接近時代的基本特征,故易于鑒識。
綜上所述,若單獨看高冠玉件,似乎難以看出它有多少價值。然而,從它足以比照鑒定其余數件玉器而言,則它的價值按情理而言,殘品未必殘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