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 B 貨”翡翠,是將質量欠佳的天然翡翠,用酸液浸泡,使之去臟、去黃,并進行注膠(酸洗輕微時可不注膠)處理后,使其種、水、色均得到提高的翡翠。由于其關鍵步驟是酸洗過程,所以我國南方也稱之為“洗澡”或“沖涼”翡翠。
通常人們都知道,“ A 貨”(未經任何人工處理的)翡翠經過多年的佩帶,與人的肌膚不斷接觸摩擦,玉質會更加潤澤,而人體也會得到保健作用,佩帶者的心情也很愉悅,這便是常言所說的“人養玉,玉養人”的道理。
那么,為什么“ B 貨”翡翠經不起時間的考驗而發生玉質變差的現象呢?這是因為“ B 貨”翡翠在處理過程中受到了酸的腐蝕,雖然去掉了翡翠中的臟,增加了透明度,保留了原有的綠色,增加了地與色的對比度,但翡翠的結構出現了微細裂隙和空洞,所以要在高溫高壓下將膠壓入其裂隙和空洞中,這樣翡翠的種、水、色均得到了提高,宛如高檔的天然翡翠。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充填入翡翠的膠慢慢老化脫落,翡翠漸漸變得痕跡斑斑,失去了光彩。
“ B 貨”翡翠一般是用來模仿“ A 貨”高檔翡翠的,但兩者不能相提并論。“ B 貨”翡翠經過處理,其天然結構遭到破壞,變得疏散,降低了翡翠的質量,其價格應比同等質量的“ A 貨”翡翠要便宜的多。所以選購翡翠時一定要識別出“ A 貨”和“ B 貨”。
“ B 貨”翡翠通常有如下特點:
• 顏色較為鮮艷,綠色大多沒有色根,色與地對比強烈,不自然;
• 光澤較弱,多呈樹脂光澤,不及“ A 貨”翡翠的近玻璃光澤;
• 結構較為松散。放大檢查可見晶體顆粒被錯開、位移,失去方向性;
• 用寶石放大鏡可觀察到表面有桔皮般凹坑麻點,稱“桔皮效應”;
• 密度和折射率通常均相對低于“ A 貨”翡翠;
• 若注膠,則在紫外熒光燈下呈粉藍色或黃綠色熒光;
• 輕輕敲擊“ B 貨”翡翠手鐲,其聲音發悶,而“ A 貨”翡翠手鐲的聲音清脆悅耳。
除此之外,對于注膠的“ B 貨”翡翠還可到檢測機構采用紅外光譜儀進行鑒定,其紅外光譜特征圖譜與“ A 貨”翡翠的紅外光譜特征圖譜截然不同,但酸洗輕微未注膠的“ B 貨”翡翠用紅外光譜則難以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