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 《疏林夜話圖》 |
對書畫作品的鑒定一向是鑒定界所公認的高難領域。由于書畫作品存在著諸如創作材質基本穩定、作品風格龐雜多元、遺存數量繁蕪等特殊性,加上書畫鑒定囿于書畫實物和文獻資料兩方面,中國自古及今的書畫鑒定思路便依據這兩個基點展開:一是“目鑒”書畫本身;二是“考訂”相關文獻。
20世紀40年代后,科技手段逐漸應用到社會科學研究中,如碳14年代測定法被考古學所吸納使用,對考古學產生了革命性的推動。這種思路也在書畫鑒定界產生了影響。因為,書畫鑒定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為被鑒作品精確定位,為它們在書畫史中尋找準確的時空坐標。這一點,與考古學的斷代追求不謀而合。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書畫鑒定界也出現了將科技手段運用于書畫鑒定的趨向。
理論上來講,書畫研究無法脫出文獻和實物的客觀限制,依此為基點而形成的“目鑒”與“考訂”兩條鑒定思路,成為書畫鑒定界一貫的方法取向。自然科學理念的介入,逐步在實踐和理論層面上對傳統鑒定方法提出挑戰,使得這兩條思路在具體的鑒定實踐中發生著深刻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