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鑒別真贗。這是鑒賞的首要任務,一幅字面如果不能確定其真偽,其它恐怕無從談起。不過鑒定真偽是一項十分困難和復雜的工作,它好比一所大學,進去了,恐怕永遠不會畢業。人家知道,從古到今,有名有姓的書畫家成千上萬,就一個流派來講,少則也有數十人,多則上百乃至上千人;就一個畫家來說,大多都要經歷學習期、成熟期、顛峰期、衰退期,而每一個時期都有各自的特點,一般講,字畫風格越鮮明,鑒定越容易,反之難度就越高,所以鑒別字畫真偽也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
二是鑒別優劣。一幅作品的好壞需要通過鑒賞來評定。中國古代對字畫優劣有多種說法,如謝赫就繪畫提出“六品”,即: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統模寫。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列出“自然、神、妙、精、謹細”五等,朱景玄《唐朝名畫錄》提出了“神、妙、能、逸”四品,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筆者看,字畫作品的優劣,可以分為四類:即代表作、精品、一般作品、應酬作品四類,其中代表作凝聚著畫家的一生心血、智慧、才能,有的代表作需要經過數月乃至數年才能完成;精品也是畫家的用心之作,能體現畫家藝術風格和創作水平;一般作品和應酬畫是相對于精品而言,不能代表畫家的實際水平;特別是有的應酬畫是畫家為了應酬各種關系,匆匆繪制的“敷衍畫”。所以,對畫家作品的藝術高低需要通過鑒賞來評定。
二是鑒定價值,它是建立在鑒定真偽、鑒別優劣的基礎上,對某件字畫作品價值的評判。至于作品的價值又包含許多方面,如欣賞價值、文物價值、歷史價值、經濟價值等。記得95年翰海拍賣會曾推出一件北宋張先《十詠圖》手卷,這是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無論是欣賞價值、文物價值,還是歷史價值、經濟價值都極高的,是我們研究宋代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學、書法、美術等珍貴的證據,該作在拍賣前曾經著名書畫鑒定專家徐邦達、啟功、劉九庵、傅熹年鑒定,他們從繪畫風格技法、主題內容、筆墨情趣、古建服飾、紙絹材料、詩詞用字的歷史避諱、題跋圖章、歷史考證等多角度全面論證,一致認為是北宋張先名畫,世間孤品,國家重寶,故一致呼吁故宮博物院不惜重金收購。結果在拍賣會上,故宮博物院力挫群雄,以1980萬元的天價成功地收購了北宋張先《十詠圖》。
從上可以看出,要成為一名鑒賞家是不容易的。尤其是今天,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字畫造假已今非昔比,其手段越來越高明,這對當今的鑒定家又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對有志于字畫收藏和字畫鑒定者來說,掌握各種新的作偽伎倆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