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畫做假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歸根結蒂卻不外乎兩大類,即地地道道的守全做假和利用古書畫做假。
(一) 完全造假的方法及實例
完全造假的書畫大多數是通過勾填、臨摹、摹擬大意、憑空臆造、利用舊裝潢等方法來實現的。總的說來,真跡生動流暢,氣韻自然,而勾填做假的偽品,終究顯得板滯,用筆也生硬無法。
(二) 舊書畫做假及實例
舊書畫做假通常采用挖(或刮)款、添款、改款、挪移題跋、拼湊畫心,“轉山頭”、長卷割裂分段等等方法。大多是將無款畫改為有款畫,小名家改為大名家,時代晚的改為時代早的。還有一種做假的方法被稱為“魂子”做假,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揭二層。采用這種方法做假的通常是年代不久的夾宣紙本書畫。作偽者將平宣紙的后畫一層揭下來,其上有前面一層滲透過來的墨、色,與原本相差不遠,然后作偽者將后一層按照前面一層上的書畫形象加以修飾(如果是字,則填墨,如系畫則要點染設色),加鈐印章,再裱褙起來。
(三)帶有地區性特色的做假
蘇州片
明代萬歷到清代乾隆時期,江蘇蘇州地區有少數具有一般繪畫能力的人,專以做假畫為生。后人稱這種假畫為“蘇州片”。 “蘇州片”是有局限性的。因為是模仿別人的,缺乏創造性,筆法也虛弱無力。
河南造
大約明末清初時,河南開封地區有人專做假的唐宋元名家書法,如唐代顏真卿、柳公權,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趙孟、鮮于樞等,可以說唐宋元的書法名家應有盡有。這種假書法作品,被人稱作“河南造”。
不論從墨色、印章或質地等各個方面看,“河南造”都表現出地區性做假的特點。
湖南造
“湖南造”是大約清代康熙至道光時期在湖南(主要是長沙)偽造的一批書畫,名頭大多是明末清初的所謂“節烈名人”,或不常見的冷名書畫家,如楊繼盛、楊漣、周順昌、史可法等等。 “湖南造”容易辨識,它的質地特殊,既不用紙,也不用絹,均為綾本。“湖南造”做假的方法如下:將偽造的書畫染色后,用水大力洗刷,綾(或緞)表現的亮光被洗去了,看起來就顯得灰暗、陳舊。
廣東造
“廣東造”以絹本重設色人物為主,也有少數山水和花卉,大都是宋徽宗標題寫在本幅上,揭開后畫絹的背面為白色的,而且正面的墨跡一點也沒有透過來。這是由于做假時膠礬用得太重所造成的。由于膠礬太重,絹絲變得毫無骨力,用手一碰就往下掉末。
北京后門造
“后門造”指的是北京地安門(俗稱后門)一帶偽造的假畫,以清代“臣字款”畫(清代宮廷如意館書畫家以及清代的某些官僚,在他們為皇帝創作或臨摹的書畫作品上,所署名款的上邊均寫有“臣”字,一般人稱之為“臣字款”書畫)為主。
“后門造”的水平比較低下,畫法很少變化,偽造的清宮收藏印章往往是漫無規律地亂打一氣。
揚州皮匠刀
清代康熙至乾隆時期,江蘇揚州地區有人專做石濤的假畫,山水花卉各種題材都有,畫的風格比較奔放,字體的面貌特殊,字的撇與捺像是皮匠刀的形式,一般人稱這種字體為“皮匠刀”。“皮匠刀”做假的技巧低下,不論畫或字都是固定的路子,變化很少。
上海書畫做假小集團
解放前,上海有個做假書畫的小集團,專做有著錄的假畫。他們有繪畫、寫字、刻印、裝裱等分工,所做出的假畫與原作極為相似,即便放在一起,也看不出有什么太大的差別。
(四)代筆書畫
代筆書畫是個特別復雜的問題。 過去有許多畫家以賣畫為生 他本來只能畫山水,而買者要求他畫花鳥,有的畫家只能畫花鳥,而買者卻要他畫人物,由于種種原因,畫家又不好說不會畫,只好請別人代畫,這樣就出現了有些畫是畫家本人畫一部分,別人畫一部分,但款是本人寫的;有些畫是完全由別人代畫的,但款是畫家自己落的這樣一種情況。
代筆書畫同完全做假的書畫還是有所不同的,有些書法雖然是別人代寫的,不是本人親筆,卻是經過本人同意了的,印章也全是真的。有些繪畫雖然別人畫了一部分或畫了全部,但款或印卻是本人書寫或鈐蓋的。這些可以說是半真半假,雖次于真跡一等,但同完全作偽相比畢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