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到1990年這10年收藏的古字畫95%是真跡;1990年到2000年,前5年80%是真跡,后5年只有百分之五六十是真跡;2003年真跡的比例也就30%;到了2005年,90%都是假的,全是贗品。
當前書畫市場非常混亂,假畫假字泛濫,令許多收藏家望而生畏。其實,通過書畫市場20年來的行情可以做一些基本判斷,減少上當的機會。
1980年至1985年,那時候造假還沒出現。許多老畫家在此之前(上世紀70年代左右),迫于當時的大環境也不敢畫,改革開放后他們才高高興興拿著筆寫字做畫,但主要是自娛。當時大家都忙著搞活經濟,登門求畫的人很少。那時如果有人請這些畫家,他們會非常樂意,不講條件,也不收費用,只要把他接待好,給點兒紀念品就高興,然后給你留好多作品。
1985年至1990年,這個時期如果你不花錢,畫家一般不給你畫,但是價格非常低,三五百塊錢。當時我在上海,帶一個朋友去求畫,很好的畫才給了500元,但畫家已經高興得不得了了,還送給我一幅。那幅畫后來我賣了3萬元,朋友那幅畫甚至可以賣50萬元。
1990年至1995年,書畫走向市場了,變成了商品,這時候書畫家的作品都在千元之上。畫廊賣的字畫,老板可以拍胸脯:假一賠十。因為那個時候的作品基本上都是真的。
1995年至2000年,這5年市場較為活躍,也是升值最快的5年,幾千元的作品短短五年內突然升至幾十萬、幾百萬,甚至幾千萬元。好的市場激發了有遠見的投資者,他們收藏古字畫,這些人都發財了。2003年我到新加坡辦展覽時,跟一個畫廊的老板聊天,他說你們中國人怎么啦,這么多人到我們這里收購古字畫,而且很少還價,出手大方。那三年,這些人把他們那兒的畫全拿回來了。
但是這個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2003年前后,全國各界的畫廊拍賣行如春筍般起來了,成了國內最牛的行業。有關部門統計,全國允許成立的拍賣公司有150多家,但到了2005年、2006年僅北京市就有200多家。如果每個公司都舉行春秋兩季拍賣的話,僅北京市一年就有四百場,你說哪有這么多真的古字畫。
古書畫越拍越多,其實哪有這么多的好古字畫,除非明清那些大畫家一看環境這么好,就都一夜間活過來了,而且還得拼命畫拼命賣。因此,那時出現了大量的假品、贗品,有些預展我看了,水平不堪入目,學了三年字就敢落款王羲之、王鐸,誰的名頭大就落誰的,價格一開就是多少萬元。我經常去潘家園,發現里面真的古字畫越來越少,幾乎看不到,也有真的,但比例很少,大概5%到10%。
去年我在北京參加一個會議,一位資深收藏家在會上對現在的現象說了肺腑之言,他說我坦誠告訴大家,我收藏的古字畫已經延伸到建國初期了,按道理說古字畫是從1840年開始,現在我把現代書畫已經納進去了。我就是想告訴大家,現在打算收藏古字畫的收藏家一定要明白,1980年到1990年這十年收藏的古字畫95%是真跡;1990年到2000年,前5年80%是真跡,后5年只有百分之五六十是真跡;2003年真跡的比例也就是30%;到了2005年,90%都是假的,全是贗品。皇宮里面就那么幾件,其他稍次一點的當初在江西景德鎮就打爛埋掉了,如果你能買到成化窯出來的次品瓦片都值錢,但卻沒有。
收藏不能抱著“撿漏”在心態去,要多看少買。我真誠奉勸大家兩句:書畫有風險,投資一定要謹慎,不要上當。
(作者為北京收藏家協會書畫鑒賞家、國家一級美術師。先后在國內外舉辦個人畫展十六次,受到啟功、董壽平、周而復先生的高度評價。巨幅作品被全國政協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