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箋紙從呈色上,可以分為赤金和青金兩種。赤金紙的呈色偏紅,調子偏暖;青金紙的呈色偏黃,調子偏冷。金箋紙從制作工藝上,可以分為泥金箋、冷金箋和灑金箋三種。泥金箋為滿版金色,色彩分布均勻;冷金箋也是滿版金色,但色彩分布不均勻;灑金箋有灑細金的,也有灑粗金的,無金的地方就是紙地。
金箋畫的表面極其光澤,對于光照的反射非常敏感。玩賞金箋畫,因g此也就與一般的絹、紙畫有著不同的要求。一般的絹、紙畫,只要光照足夠,從任何一個角度都可以清晰地觀賞,玩味它的神韻;而玩賞金箋畫僅有足夠的光照還不夠,還必須注意觀賞的角度。這是因為,金箋的表面是要反光的,不著色彩之處反光強烈,著色淡薄之處反光稍弱,著色濃厚之處不反光。當光照從某一角度照在金箋畫上時,觀賞者的視線與光照射來的角度相反,眼前就會一片金光閃耀,畫面的物象顯得十分繚亂;而觀賞者的視線與光照射來的方向一致,畫面就會清晰。
如果將金箋畫裝在鏡框中玩賞,應注意不要使金箋的畫面直接緊貼在玻璃上,而應使之與玻璃之間有一層空隙,以免因受潮使得顏色粘到玻璃上去,導致畫面被損壞。通常可以用一張厚卡紙作襯紙,按金箋畫的大小挖去卡紙的中間部位,讓卡紙緊貼在玻璃上,金箋畫嵌在卡紙的后面,與玻璃保持一定的空隙。由于金箋又薄又脆,反復卷舒會弄得破裂,所以保存金箋畫,不能裱成卷軸,而比較適合裱成冊頁。但如果較多金箋畫冊頁放在一起,會使畫面磨損,畫與畫之間最好夾一張綿軟的生宣紙,用以保護畫面。
日前,上海書店出版社推出的徐建融先生所著《金箋畫技法》一書,對金箋畫的歷史、種類、風格及如何玩賞和保存等,都有詳盡的論述,并附有幾十幅金箋畫精品可供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