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愛好書畫收藏的第二個心理因素,是書畫作品保值與升值潛力的吸引。一幅作品經過10年以后,價格往往會上升十倍百倍。記得西安市在20世紀80年代初義賣時,現場掛滿了書畫,買者卻寥寥無幾;到了90年代初,義賣現場就賓客如云,買者甚眾,價格也節節攀升;再到90年代后期,義賣時現場人數太多,不得不由室內移到了鐘樓廣場,氣氛熱烈,買者踴躍,價格也飆升了許多。劉文西的畫從80年代初的幾十元一直漲到10萬元。其他像苗重安、王有政、方鄂秦、崔振寬、王西京、王子武、楊曉陽、江文湛等畫家的畫,每幅都從幾十元漲到了萬元以上。收藏名家書畫的升值與保值作用由此可見一斑。
書畫收藏的第三重心理因素是顯示身價。前幾年美國有一平民聲稱他擁有一幅凡高的畫,并登報刊載,引起軒然大波。如果真的是凡高的畫,那便會成為擁有幾千萬美金的富翁。而后,質疑者紛紛要求進行鑒定,結果被認為是偽作,只值幾百美金,在美國紛紛揚揚的此事才告一段落。那么在中國如擁有一兩幅古代名畫或近代名家大師精品,也必然會是身價百倍。臺灣《故宮文物月刊》第38期徐文虎《中國畫的收藏與鑒賞》一文說:“能夠擁有一件具有盛名的作品,仿佛就有了一張走進上流文人社會的證書,他會受到親朋好友的欽慕……”因此名家書畫的收藏也是社會地位得到肯定的又一種途徑。
書畫收藏的第四種心理因素是人類占有欲的促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碰見喜歡的東西,不免產生了想得到它的欲望。書畫自然也不例外。表現最明顯的是在拍賣現場,當一件好字畫出現時,競買者紛紛舉牌,最后競得者雖然出了很高的價錢,但自己滿意的東西最終得到了,心靈上得到了很大的滿足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