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葡萄酒品酒達人引領初學者進級的品酒三個步驟:一看二聞三品。
步驟一、看

1、看氣泡:倒入杯中的葡萄酒表面會形成一些小氣泡和幾個較大的氣泡保留的時間稍長些,有些新酒有聲,有些成年酒無聲,氣泡不久后會消失。有些葡萄酒倒入酒杯時無響聲、無氣泡、流動性差,甚至呈油狀,則該酒不正常。
2、看流動性:手持高腳杯的杯托或杯腳,輕輕轉動杯身,讓酒液按照一個方向轉動,觀察酒液的流動性。流動性好,說明酒體薄或者酒精度高,流動性差,說明酒體厚,或者含糖量高。
3、看顏色

首先準備一張白色紙或布作背景,將酒杯傾斜45°,依次觀察裙邊(酒的邊緣)與酒眼的色澤。
白葡萄酒同一款白葡萄酒,很年輕時會泛有青綠色,隨著酒齡增加,黃色調逐漸加重直至琥珀色。

白葡萄酒的顏色為:近似無色—禾稈黃泛青綠—禾稈黃—暗黃—金黃—琥珀黃—鉛色(失光時)—棕色(過頭)。
紅葡萄酒同一款紅葡萄酒,很年輕時往往呈現鮮亮的紫紅色,隨著酒齡的增加,紫色調逐漸減弱,棕色調逐漸加重。

紅葡萄酒的顏色為:紫紅(深紫紅、暗紫紅、深紅)—鮮紅、寶石紅、石榴紅—瓦紅、磚紅—黃紅、棕紅、黑紅。
桃紅葡萄酒桃紅葡萄酒為含有很少量的紅色素,略帶紅色色調的紅葡萄酒。桃紅葡萄酒的顏色因葡萄品種、釀造方法和陳釀方式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別,介于黃色和淺紅色之間。

桃紅葡萄酒的顏色為:黃玫瑰紅—橙玫瑰紅—玫瑰紅—橙紅—洋蔥皮紅—紫玫瑰紅。
4、看澄清度
觀察酒的澄清度,需要將酒杯置于眼睛與光源之間。
澄清度:清亮透明—晶瑩透明—有光澤—光亮
渾濁度:略失光—走光—欠透明—微渾濁—極渾濁—霧狀渾濁—乳狀渾濁。
沉淀:有沉淀—有纖維狀沉淀—有顆粒狀沉淀—有酒石結晶—有片狀沉淀—有塊狀沉淀。
5、看掛杯

掛杯有人形象的將之稱為“酒淚”或“酒腿”,葡萄酒掛酒是由于重力作用與酒精揮發產生張力,在兩種力的作用下,使附于內杯壁的酒液出現向上和向下移動的想象。
葡萄酒掛杯的現象不能作為酒質好壞判斷的依據,葡萄酒掛杯跟酒精度、干侵出物含量有關,當然也跟酒杯的潔凈程度有關。當葡萄酒中酒精、甘油、還原糖等含量較高,酒柱就越多,其下降速度就越慢;當酒精和非揮發性物質含量都低的葡萄酒,流動性強,其酒柱就少、甚至沒有酒柱,而且酒柱下降的速度也很快。
步驟二、聞

1、初次聞香:初次聞香也叫靜止聞香,將三分之一的葡萄酒倒入酒杯,將酒杯放在桌子上或端起酒杯不能搖晃,然后慢慢地吸進酒杯中的空氣。第一次聞香只能聞到擴散性最強的一部分香氣,氣味很談,不能作為評價葡萄酒香氣的依據。
2、第二次聞香:這一次聞香需要搖動酒杯讓葡萄酒在杯內做圓周運動,酒杯內壁濕潤,并使其上部充滿了揮發性物質,使其香氣最為濃郁,最為優雅。第二次聞到的香氣使人舒適,可以重復多聞幾次,聞到的香氣應該都是一致的。
3、第三次聞香:第三次聞香也叫破壞式聞香,這次聞得需要葡萄酒劇烈轉動,最極端的情況是用左手的手掌蓋住酒杯的杯口,上下猛烈搖動后進行聞香。這樣,可使葡萄酒中使人不愉快的氣味,如醋酸乙酯、氧化、霉味、苯乙烯、硫化氫等的氣味充分釋放出來。
4、記錄總結:在完成上述三次聞香后,記錄下所感覺到的氣味的種類、持續性和濃度,并努力去區分、鑒別所聞到的氣味。
步驟三、品

品基本味覺:甜、酸、咸、苦
四種基本味覺在舌頭上的感覺位置:舌尖對甜最敏感,舌的兩側對酸最敏感,舌根對苦最敏感,接近舌尖的兩側對咸最敏感。在品嘗一種含有基本味覺的液體時,這些味覺不會被同時感知,它們之間有定的時間差。

甜味:入口便會被舌頭就立即感應到,強度1~2秒內達到最高峰,然后逐漸降低,最后在第10秒左右消失。
咸味和甜味:它們同樣也會很快出現,但它們持續的時間比甜味要長。
苦味:相對于前三者,在口腔內發展的速度則很慢,在吐掉溶液后,其強度仍然上升,而且保持的時間最長。
所以,甜味來得最快,也消失得最快;苦味到來最遲,持續的時間也最長。從各種味覺刺激反應的時間差異來看,品嘗葡萄酒時一定要讓葡萄酒在口中停留一定的時間,讓葡萄酒各種物質能充分呈味出來,以便讓品鑒者的腦中留下更深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