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懂葡萄酒的人很多,然而哪怕是葡萄酒從業(yè)人員也不一定真的了解葡萄酒瓶。平日里大家能接觸到的葡萄酒大多為 750mL,哪怕是看起來很笨重大只的香檳瓶,其容量也只有 750mL?而且一箱葡萄酒大多是12瓶裝?大家有想過為什么嗎?750,12又是什么黃金分割點嗎?
為什么葡萄酒瓶大都是 750mL?
由于當時人們的飲酒習慣,人均大約相當于今天一人要喝掉一瓶的酒量。當然,古時候的羅馬釀造技術(shù)比起現(xiàn)在當然是要落后許多,自然酒精度沒有現(xiàn)在的葡萄酒度數(shù)高。

直到17世紀,歐洲人發(fā)明了燒煤的高爐,改進了玻璃制作的工藝,燒制出的堅固耐用的玻璃瓶才開始被葡萄酒業(yè)界所使用。

有趣的是,盡管17世紀以后,用玻璃瓶裝葡萄酒在歐洲已經(jīng)很普遍。可是有些歐洲國家的法律卻規(guī)定,酒莊或者酒商不允許出售已經(jīng)裝好瓶的葡萄酒——酒必須是以散裝酒的形式賣給消費者。
于是當時賣酒的地方總會出現(xiàn)一幕奇觀——酒商現(xiàn)場拿一個空瓶子,然后把酒從酒桶里舀出來裝到瓶子里,再封上橡木塞賣給消費者。當然,你也可以拿自己的瓶子過去。這種“奇怪法律”直到1860年(19世紀)才最后在英國被取消。

當然,這個奇怪的法律和現(xiàn)代750ml的標準葡萄酒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在那個沒有機械化吹瓶的年代,所有玻璃瓶都是人工吹制,而瓶子大小都靠玻璃工人的肺活量來決定,通常介于650ml-850ml之間。

你可能已經(jīng)明白為什么這種“奇怪”的法律會存在。因為那個年代的玻璃瓶沒辦法做到固定大小。
為了避免酒莊和酒商故意用小玻璃瓶揩油,所以法律不得不規(guī)定,酒商必須當著消費者的面用一個標準的容器量過酒后,再裝進(容量不等的)玻璃瓶中。
說白了,法律需要保證買賣雙方公平公正童叟無欺。
當酒瓶可以機械化生產(chǎn)后,定義一個標準大小的瓶子就變得迫在眉睫。不然正義女神會不開心!

波爾多人選擇了750ml。
勃艮第和香檳選擇了800ml這個整數(shù)容量的瓶子。
美國因為以前根本不使用“毫升”這個單位,所以大多使用5分之1加侖的瓶子,也就是大約757ml。
博若萊酒農(nóng)則“小氣”的選擇了500ml的瓶子。這種瓶形現(xiàn)在還在被托卡依所使用。
當時,波爾多(Bordeaux)早已名聲遠揚,而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正是法國葡萄酒的最大出口國。所以,越來越多的各國葡萄酒釀造者模仿波爾多的技術(shù)。
不過,令人頭疼的是,英國的計量單位為“英制加侖”,而法國卻是“升”。為了方便換算,用來運輸?shù)牟柖嘞鹉就斑x用的是 225L 為標準,這樣一來就差不多為 50 加侖;而且實踐證明,這種規(guī)格也非常適合航海運輸。
不過,問題又來了,一橡木桶葡萄酒該分裝成多少瓶呢?聰明的人兒總是能想到辦法。

他們發(fā)現(xiàn),一橡木桶葡萄酒正好可以分裝成 25 箱,每箱 12 瓶,每瓶 750mL。

于是,所謂的一標準瓶之說也就隨之誕生了。
值得一提的是,一箱葡萄酒容量為 0.75L*12=9L,于是國際標準箱也由此誕生。由于 9L 剛好等于 2 加侖,因而現(xiàn)在 6 支裝一箱也很常見,因為剛好等于 1 加侖。

并不是所有葡萄酒瓶都是 750mL
雖然 750mL 瓶最常見,但并不是所有葡萄酒瓶都是 750mL。事實上,酒瓶容量從 187.5mL(約 1/4 個標準瓶)到 30L(約為 40 個標準瓶)都有,具體如圖:

(1)小瓶裝
小瓶裝指的是比標準瓶裝容量小的那一類酒瓶,通常而言,小瓶裝葡萄酒更便于攜帶,而且一標準瓶葡萄酒喝不完時,倒入到小瓶裝中更利于保存。
此外,小瓶裝的誕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凸顯葡萄酒的稀缺性。例如:
產(chǎn)量稀少的冰酒(Eiswein)等甜酒就經(jīng)常采用 375mL 裝;

500mL 裝也常見于托卡伊(Tokaj)、蘇玳(Sauternes)、赫雷斯(Jerez)以及其它類型的甜葡萄酒;

而汝拉黃酒(Vin de Jaune)的凈含量往往只有 620mL,這大概是因為汝拉黃酒長時間陳年導(dǎo)致部分酒液揮發(fā)。

(2)大瓶裝
同理,大瓶裝指的是比標準瓶容量更大的那一類。通常來說,大瓶裝酒瓶在制作時更加耗費時間和財力,而且也不便于攜帶,為什么酒莊還要設(shè)計這種萌蠢搞笑的大瓶裝呢?

其實,正是由于大瓶裝葡萄酒不便于攜帶,才減少了移動的機會,從而有更多的時間安靜沉睡,儲存環(huán)境也會一直保持恒定。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樣可以更好地保證葡萄酒的品質(zhì)。而且,大瓶裝葡萄酒的氧化速度也會更慢,因而適合長期窖藏。
此外,相比產(chǎn)量眾多的普通標準瓶裝葡萄酒,大瓶裝葡萄酒由于產(chǎn)量稀少一直受人追捧,無論是送禮還是投資,大瓶裝葡萄酒都顯然更加適合。
又為什么葡萄酒都是按箱賣?一箱大多是12瓶呢?
又是一個逼死強迫癥的的數(shù)字,為什么一箱不是10瓶呢?
首先,我們先得說酒莊為什么賣酒通常是按箱賣,按瓶賣不行嗎?
真不太行。

知道一點商業(yè)知識的人肯定都了解。貨物在市場里的流轉(zhuǎn)是按照生產(chǎn)者,批發(fā)商,零售商,消費者這個順序。而在生產(chǎn)者賣給批發(fā)商的時候,貨物量都是非常大的。
所以市場上所有貨物都需要在生產(chǎn)者/批發(fā)商之間定義一個合適的計量單位,這個單位的量級需要符合大宗購買的需求。比如糧食和賤金屬都是“噸”;石油是“桶”(7桶大約等于1噸);咖啡是60-70kg的一麻袋。葡萄酒則是“箱”。
“箱”這個計量單位,就是酒莊在告訴批發(fā)商“你得一次多買點兒,怎么也得一箱起買”——就好像沒見過到農(nóng)戶那兒收糧食的說給我來二斤。而且選擇“箱”這個單位也方便了搬運和運輸。
那為什么一箱一定得是12瓶呢?
箱賣酒這個傳統(tǒng)出自哪里已不可考,但將按箱賣酒發(fā)揚光大到全世界的是法國的波爾多人(又是波爾多!)。既然是波爾多人發(fā)揚光大的商業(yè)模式,那一箱里面有12瓶酒一定是方便了波爾多人的某種習慣。
第一個問題里說過,一桶波爾多酒可以罐裝出來300瓶酒。那可以想見,一箱里面的數(shù)量需要剛好被300整除才可以,不然就會多出來無法裝箱的酒。

是,可以被300整除的數(shù)字有很多,比如2,3,4,5,6,8,10,12,15,20......300。
Again,為什么非得是12瓶呢?
首先,非常小的數(shù)字和非常大的數(shù)字要被刨除掉。太小的數(shù)字,根本失去了“箱”這個單位的意義,和按瓶賣沒什么區(qū)別,而且為數(shù)量小的酒單獨裝箱也會推高成本。
太大的數(shù)字也不適用,因為雖然批發(fā)商是大宗購買,但一些酒(比如昂貴的大酒)如果幾十瓶一箱起買,很多批發(fā)商無法承受。
但即使這樣,依然有很多數(shù)字看起來都很合理,比如介于6-20之間的那些數(shù)字。所以,為什么非得是12瓶呢?

原因比你想象的要簡單很多……
你準備好了嗎?
你確定嗎?
因為波爾多人發(fā)現(xiàn),12瓶酒是不閃著腰能一次搬動的最多數(sh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