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酒因入味130多味珍稀名貴中藥,以及其獨特的工藝馳名中外,在中國名酒中獨樹一幟,也在如今的收藏拍賣市場獨領風騷,成為收藏界人士爭相競逐的焦點。董酒1963年被命名為貴州省名酒,1986年獲貴州省名酒金樽獎,1984年獲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金杯獎,1988年獲輕工業部優秀出口產品金獎,1963年、1979年、1984年、1988年在第二、三、四、五屆全國評酒會上被評為全國名酒,1991年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三屆國際酒、飲料酒博覽會上獲金獎,1992年在美國洛杉磯國際酒類展評交流會上榮獲華盛頓金杯獎。如此豐厚的殊榮,讓國密董酒成為中國酒類收藏的重點對象之一。

收藏董酒,在豐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之外,還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享受到升值的樂趣。但收藏董酒與收藏其他藏品一樣,必須要掌握防偽技術,如何識別真偽,是一個具有一定技術難度和收藏閱歷的事情。還有就是收藏中的酒體防揮發。
酒類收藏,最忌諱收藏到假酒。所以,我們在收藏之前必須要去主動學習相關的入門知識。一些酒類的鑒定技法對于收藏酒類藏品,非常重要。正如收藏董酒,我們必須要知道從解放后董酒恢復生產以來,先后使用過多少種類型的酒標、商標的變遷先后順序是如何、瓶形的變化,還有紀念酒的相關資料。因為準確的斷代會有助于你準確的判斷真偽,如果遇到一些瓶形或酒標不符的董酒出現在你面前,你可以做出合理的判斷。
另外就是整瓶的封口,因為瓶口的作偽,可以影響到整瓶董酒的真偽。如果在收藏過程中,真的遇到了在舊有真品空瓶的基礎上罐裝新酒,瓶蓋就是鑒定的最關鍵所在。新封口的瓶蓋和舊封口有著很大的區別,只要多觀察,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其中的奧秘。
收藏董酒,在保證其正品性質的同時,最關鍵的是在自己手中保證其最小限度的揮發。白酒類藏品有別于西方的葡萄酒,揮發確實是保存的最大問題。一瓶沒有揮發的董酒,在拍賣會場成交價格與一瓶略有揮發的董酒的成交價格,可能就是天壤之別。首先我們在收藏的時候,盡量去挑選一些揮發少,或者幾乎無揮發的董酒。收藏到之后,我們可以在五交化商店購買到用于纏繞自來水龍頭的生料帶去對其封口進行纏繞封死,切忌不能使用透明膠帶等帶有背膠的東西纏繞,否則會讓藏品的價值大打折扣。還有就是避免將藏品放在空調房間,空調的使用,對酒類的揮發起到了致命的作用。
在董酒藏品中,一般年份越早的,瓶蓋的技術難度越低,所以防止繼續揮發,是收藏董酒的一個關鍵。封口后,我們可以用保鮮膜封住瓶身,讓手無法觸及到酒標,從而完整的保護住這瓶酒的全部位置不被破壞。可以將所收藏的董酒統一放置在塑料的儲物箱中,一來防潮防濕,二來又可以便于管理,外觀的完整和酒的未揮發是一瓶酒真正價值的體現。
此外,切忌在瓶口上使用蠟燭滴封,因為這樣不但破壞這瓶酒原有的品相,而且會在收藏市場不被看好,因為眾多藏家分不清蠟中的封口是否真偽,而且一般滴蠟現象的出現,很多藏家均會視其為封口有損,所以蠟燭不能用于密封瓶口,而且清除非常困難。
近年來,董酒不斷活躍在全國各大拍賣會場,勁頭持續不休,價格不斷高漲,一瓶品相完美的上世紀七十年代“紅城牌”可以賣出數萬元的高價,讓董酒“國密”的身份名副其實。特別是大家對董酒家鄉貴州進行了地毯式的搜索,大量的“紅城牌”“黑邊框”“藍標董”、“白標董”等珍惜品種被挖掘出來,推上拍臺。眾人的追捧讓我們看到特殊釀造工藝的董酒在老牌中國名酒的名稱之下,魅力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