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酌怡情,喝酒本是件趣事,然而在網絡時代,關于白酒的謠言通過網絡快速傳播,誤導公眾。例如酒精勾兌酒喝了要死人,“勾兌”是制假手段等等。因為對酒的錯誤認識加上網絡謠傳,讓人對白酒產生誤解。
現在就來一次辟謠,開啟火眼金睛,理性喝酒。

謠言一:勾兌酒喝了要死人
過去被瘋傳的假酒致死事件,有人將原因都歸咎于勾兌酒,這是一個大謠言。
勾兌酒是以食用酒精為原料兌制的白酒,而食用酒精現在基本上也是用糧食為原料生產的。
該謠言的問題在于不了解食用酒精和工業酒精區別,排除飲用者身體狀況問題,應該是飲用了不法分子用工業酒精勾兌出來的白酒。
白酒中液態及固液釀造中,所用的酒精為食用酒精。
國家食藥總局在2013年11月28日發布相關規定,嚴格規范白酒標簽。
凡是使用食用酒精勾調的白酒,其配料必須標有食用酒精、水和使用的食品添加劑。
而從目前酒業執行情況來看,明確標簽標識,嚴禁打擦邊球的問題已經獲得了極大好轉。

謠言二:“勾兌”是制假手段
在多數人的眼中,與“勾兌”關聯的白酒,就是劣質酒、摻假等等。
事實并非如此,“勾兌”是白酒生產工藝中的一道正常且重要的程序。
主要是將新酒和不同生產時期、不同口味的酒互相摻和,進行補充、平衡、諧調,使白酒形成理想的香氣和獨特的風格。
所以,勾兌是生產優質酒必不可少的環節,甚至是釀酒的點睛之筆。

謠言三:“加水是否濁變”是判斷白酒好壞和真假的科學方法
白酒釀造過程會產生醇、酸、酯、醛等多種物質,其中高級脂肪酸酯是引起濁變的主要物質。
由于這種物質對白酒感官質量并沒有改善和提高作用,所以白酒生產企業為了防止酒體渾濁,會采用科學技術降低高級脂肪酸酯含量。
中國飲食行業協會表示,有些優質高檔白酒加水也不會出現濁變,甚至有些企業專門研發可加冰加水飲用的優質高檔白酒。
而且,假如在純酒精或酒精酒中添加一定量高級脂肪酸酯成分,再加水也是會出現渾濁。
所以在成品酒中加水后酒體是否變濁,與生產工藝和勾兌用原酒有關,不是判斷白酒好壞和真假的標準。

謠言四:掛杯就是好酒
白酒的掛杯和紅酒掛杯現象一樣,都是在重力作用下,酒液緩緩下滴,最后這些小酒滴粘附在酒杯壁上。
很多人剛剛接觸白酒時會以為,掛杯越好、酒滴流動速度越慢的白酒,酒質越好。
那么白酒掛杯,是不是真的和酒質有關系嗎?
NO!NO! NO! 所謂的掛杯現象,只能判斷酒精、糖分和甘油的含量,絕對不能判斷酒質哦。
掛杯是因為酒體較為粘稠,這種現象在陳年老酒上特別明顯,因為經過多年的陳貯,水分子與酒精締合度較好,口感更醇和。
這種“掛杯現象”可以通過使用增稠劑來模仿。所以,好酒一般掛杯不錯,但是掛杯的酒可不一定是好酒。
作為糧食酒的導購商,專注運營有傳統工藝純糧固態發酵酒。

謠言五:酒越陳越好
“窖藏”、“陳年老酒”這些中國人對白酒傳統的觀念,反映了消費者的普遍認知。
決定白酒口感的很多成分是易揮發的,如果白酒存放時間長了,其口感自然就會逐漸淡去,而揮發掉的雜味會使得白酒更香更純。
因此在飲用期限內,白酒的口感和香味會達到最佳。
存放要根據白酒的分類來區別對待,所有香型的白酒都有一定的最佳飲用時期,醬香型白酒是最為穩定的,可以存放得久些。

在購買低度白酒時,最好應選擇兩年以內的白酒。
因為低度白酒在存放一年或以上,酯類物質會發生水解,導致口味寡淡。
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容易被這些雷人的謊言所困,導致觀念的錯誤,為了自身身體健康,飲健康的酒,用健康的方式飲酒,成為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