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民間流傳著一句話:“會做山西酒,腰無分文天下走。”當年的很多晉商靠賣酒發家。山西釀酒師則把獨特的釀酒技術帶向了全國各地。汾酒是我國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素以入口綿、落口甜、飲后余香、回味悠長特色而著稱,在國內外消費者中享有較高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

在汾酒集團的總部里有一組栩栩如生的青銅像:一個牧童倒坐牛背,笑盈盈地為一問路者伸臂遙指酒家。這個問路者就是晚唐詩人杜牧。杏花村的美酒給了杜牧創作靈感,使《清明》詩傳頌千古,其中的詩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更使這個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小鎮,成為中國知名度最高的地方之一。

關于汾酒背后的故事有許多,說到這兒,汾酒人驕傲地講述了一段毛澤東與汾酒的淵源。1959年黨**廬山會議期間,毛澤東與闊別20年的賀子珍會面。那天,毛澤東分外高興。晚飯擺好后,他自斟一小盅山西杏花村的老白汾酒,呷了一口,微笑著對賀子珍說:“我還是這個習慣,酒是要喝的,但不多喝。喝過不少好酒,還是覺得汾酒很純正,喝完一點兒也不難受。在延安時,我經常托人去買汾酒。在西柏坡招待米高揚時,喝的就是汾酒。”趁著酒興,毛澤東還揮筆寫下了杜牧的《清明》詩,表達當時的復雜心情。

汾酒為什么好呢?關鍵是其精湛的質量,杏花村汾酒用的是山西晉中地區、呂梁地區出產、無污染的優質高粱、大麥、豌豆,如此好的原料加上杏花村汾酒人千百年來沉積下的“清蒸二次清,固態地缸分離發酵,清字當頭,一清到底”的傳統工藝,當然會釀出品質超群的杏花村汾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