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普洱茶的倉儲,簡單介紹幾點。
無論是家庭存茶還是專業存茶,溫度、濕度、通風度、異味、光照、重壓度等都是需要考量的要素。
這些要素,有一些在不同的排列組合之下可以產生不同的倉儲風格——也就是說,并無絕對好壞,只是看存茶者自己的取舍。比如:溫度、濕度。茶品倉儲條件的溫濕度條件有多種組合,可將其簡單分為四種,即:高溫高濕、高溫低濕、低溫高濕、低溫低濕。
所謂高溫高濕,是指茶品長期倉儲與溫度30℃以上,相對濕度85%以上(甚至達到100%)的不通風環境。普洱生茶在這樣的環境中會由外而內的快速生長白霜,時間過久會導致茶品的快速熟化、香氣下降、口感迅速軟化轉甜,但完全喪失普洱茶應有的茶質茶性。湯色黑紅不清亮,若過度熟化則葉底出現黑硬現象,口感雖甜卻無質感。
熟茶若經過高溫高濕倉儲,短時間內很容易產生坊間所謂的熟茶樟香;若再經過適當的往返出入倉,茶菁出現木質化現象,就會有所謂參香出現。
所謂高溫低濕,指茶品長期存放于溫度30℃以上,相對濕度65%以下的環境。如新生茶存儲在這種環境過久,茶品易產生入口不快之酸化現象,如加上環境不通風則酸化現象更為明顯。此類高溫低濕的通風環境,一般茶商用來快速退倉,能讓倉味與白霜迅速消失。但若經驗不足,控制失當,雖倉味消失,然白霜猶存且出現茶菁黑而不亮的現象,口感會接近熟茶。
所謂低溫高濕,是指茶品長期存儲于溫度26℃以下,相對濕度卻在85%以上(甚至達到100%)的不通風環境中。這種環境多見于普洱茶的廣東倉儲。需要指出的是這里的“低溫”是相對于香港倉儲而言,如若與我國北方倉儲相比,又可以算是高溫了。不同的環境條件適宜不同種類的微生物生長,比如港倉中的微生物以黑曲霉為主,而廣東倉儲則以白地霉為主。不同的微生物種群會導致茶品轉化的差異。這種倉儲環境下的茶品會轉化出類似土腥氣的味道。
所謂低溫低濕,是指茶品長時間存儲于溫度26℃以下,相對濕度80%以下但不通風的環境之中。目前許多茶倉都是這種環境條件。如此雖倉儲耗時較長,但此法較可保存茶性,稍控制得當,不易產生熟化或劣變現象,此類茶倉的白霜是藉由茶品自身濕氣所生,內外較均勻分布,對于茶品后期的陳化有正向的作用。
與高溫高濕倉儲類似,熟茶在這種環境中同樣會產生樟香,如經過適當往返的出入倉,也會導致參香的出現,不過相較于高溫高濕倉儲,低溫低濕倉儲茶品需要的時間較長,不過熟茶的茶性茶質也會有較為完整的保持。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