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習慣把好喝的茶一直放著,留著自己喝,或者款待客人。但茶葉種類眾多、品種豐富,并非所有的茶都適合存放。那么,什么樣的茶適合存放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茶葉耐存放的物質基礎
一款茶葉是否耐存放、適合存放多久,離不開它的物質基礎。而茶葉的物質基礎,離不開它的老嫩程度和發酵程度。通常來說,原料越成熟、發酵程度越高的茶葉屬性相對穩定,在后期存放的過程中變化越小,更耐存放。
這是因為,原料成熟度越高的茶葉,其沉淀的內含物質相對豐富、物質總量更加充足。這樣的茶葉在存放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優勢,即使存在氧化的現象,其內含物質依然是相對充足的。而發酵程度高的茶葉,其屬性較為穩定,在后期存放的過程中變化較小。
匯總那些耐存放的茶葉
那么,哪些茶葉更耐存放呢?參照原料成熟度和發酵程度兩個維度,我們不難發現,以下幾類茶是相對耐存放的。
首先是烏龍茶。烏龍茶通常采摘一芽二三葉的鮮葉為原料,經過萎凋、做青等工藝制作而成。其屬性介于綠茶與紅茶之間,素有“綠葉紅鑲邊”之說。得益于較成熟的原料和適中的發酵程度,烏龍茶在后期存放的過程中耐力較足。
其次是紅茶。我們常見的紅茶中,無論是滇紅、閩紅或是祁紅,它們多以細嫩芽葉為主。
那么,紅茶為何耐存放呢?這主要得益于紅茶較高的發酵程度。充足的發酵過程使得成品后的紅茶屬性溫和,后期發生變化的空間較小。
再者是黑茶。除了常見的普洱熟茶,安化黑茶、廣西六堡茶,以及雅安藏茶都屬于黑茶的范疇。不同于精工細采的綠茶,黑茶的原料更加成熟,通常會帶有一定的梗與黃片。這種成熟度高的原料,經過渥堆加工以后,茶葉的屬性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而黑茶也屬于耐存放的茶葉。
我們不難發現,由于在原料成熟度和發酵程度等方面存在差異,烏龍茶、紅茶和黑茶更耐存放。也希望通過以上這些分享,能讓大家對于什么樣的茶葉更耐存放有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