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叫做“做生不如做熟”,這說的是做生意的一個方法,那么同樣放在行業里面也比較適用,只不過區別在于,這里的“生”不是生人,而是生茶,“熟”也不是熟人,而是熟茶。
那么為什么做生,不如做熟呢?
生茶自帶優勢,并且比較好做,入門的門檻低,基本沒有太多復雜的工藝,只要你手里面有錢,或者有點資源的話都可以做。
于是經過這么多年下來,不管是行業內的,還是跨界過來做生茶的就多了起來,特別是隨著名山名寨茶的火熱,做生茶的就更多,這就導致了生茶的市場非常飽和,像遇到今年這樣的行情,做生茶也不一定好過。
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在過去十多二十年的時間里,有人僅憑著倒賣生茶賺了不少錢,但那只是少部分人,絕大多數人如果不是走品牌路線的,在后期還是比較難。
為啥?
行業在變革,運營模式在變,資源被占據,價格十分透明,這等等都在說明只做生茶還是有局限性的……
至少在成品面上是擴不寬的。那么此時,“做生不如做熟”便成為很多商家的共識。
熟茶對于很多人的難點除了銷量之外,制作工藝也是痛點。因為熟茶是講究技術含量的,而且還非常高,所以不是人人都能做熟茶的。
并且只在生茶上做文章,道路太窄,所以“兩線”運行會更好,特別是很多品牌的產品路線也是這樣走的。
在2017年“雙十一”熟茶銷量為行業第一位時,我們發現,熟茶已經從熱度走向了爆發的時期,不可逆轉的趨勢,指引著市場的發展,熟茶銷量的上升,不得不讓茶企茶商引起重視。
即便是熟茶的利潤總體沒有生茶高,但對于一個需要走長期路線的商家來說是無法忽略的存在。生茶聯同熟茶,帶來的不僅是銷量的爆發,更是利潤的增長。
另外,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消費的多元化,已經不僅僅停留在生茶上面了,熟茶暖胃養生的功效,已經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乃至喜愛。
那么在產品面向市場的時候,消費者需要的是有更多的選擇性。
熟茶的技術成熟,如同生茶根據不同山頭,不同等級的茶,可以發酵出適合于不同口感的需求。
因此,于商家的利益而言,還是于消費者的需求,熟茶無疑越來越受到青睞!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