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已經啟幕,彰顯普洱茶歷史和內涵的“桂花普洱茶凍”將現身高峰論壇的餐桌。
這既是對云南區位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重要性的辨識,也是重溫茶馬古道對合作創造價值的貿易精神的肯定,更在于,這是普洱茶在國家層面獲得的認可,是一番無上的榮光。
然而,翻開中國茶葉出口的版圖,綜合茶產值全國排第二的云茶,卻在出口地位上勢單力薄。
以2017年的數據看,年產13萬噸的普洱茶出口不足3000噸,僅占全國出口量的1%。出口金額2628萬美元,占全國出口額度的1.8%。
是的,沒搞錯,別人吃的是肉,我們只能喝湯。
我們甚至在茶葉出口領域還比不上貴州,貴州在摩洛哥今年簽下4200噸價值2100萬美元的綠茶訂單,就超過了普洱茶一年的出口量。
為什么在國內風靡的普洱茶,出口量這么小?
最大的原因是,茶品消費習慣的差異。
比如德國,主要喝綠茶和紅茶,比值大約為3:7。俄羅斯,紅茶消費占比9成。這就是為什么在中國茶葉出口的鍋里幾乎都是浙江的菜,他們揮一揮手,就撈走了一半。因為綠茶最強的品牌就是浙江的龍井。
第二個主要原因是價格。相比綠茶,普洱茶的價格要高出甚多。
以貴州剛剛簽下的訂單看,4200噸才賣了21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相當于30元一公斤。而中國茶葉的進口國,大多是發展中國家,普洱茶對于他們而言,收入水平不足以讓他們喝得起普洱茶。
那么肯定有人就要問了,那我們為什么不讓普洱茶降價呢?
我只能這么說,虧本的生意,你會做嗎?
因為普洱茶的生長環境非常嚴苛,有三條要求:海拔1000米至2100米、坡度≤25°的山地;土壤為磚紅壤、磚紅性紅壤、山地紅壤和山地黃壤等;土壤有機質含量≥1%。
環境上的這三條要求,決定了普洱茶只有云南能夠種植、生產。這些條件決定了普洱茶的產能有限,全國每年茶葉產量大約260萬噸,普洱茶僅占5%。而且,普洱茶的生產工序遠比綠茶要復雜得多。
所以,普洱茶出口市場實際上瞄準的是美國、英國、法國以及日本這些發達國家。
但問題又來了,發達國家的國民有錢,就很重視飲品的健康。以歐盟為例,就時不時更新茶葉殘留物的標準檢測,對進口的茶品要求很高。自2000年以來,歐盟針對茶葉的殘留限量標準陸續增至400多項,相關法規發布和調整頻繁。
必須注意一個事實,從2010年以來,普洱茶的出口量是逐年增長的,特別是2016年出口翻了3倍。這說明,普洱茶在國際市場上的接受度,正在越來越好。
特別是近幾年“一帶一路”建設的推動,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茶葉貿易實現了大幅增長。以2017為例,中國對東盟地區出口增長41.4%;對中東歐16國出口增長44.9%;對拉美地區出口增長31.5%。
因此,借力“一帶一路”,普洱茶可以通過越來越多的與“一帶一路”的合作國家加強交流,推廣普洱茶文化,為普洱茶的輸出形成消費意識。雖然中南半島也有國家具備生產普洱茶的環境,但相比云南,在技術和管理水平上遠遠比不上我們。
普洱茶借力“一帶一路”的東風,還需要我們自身做好一些鋪墊工作。
比如,高標準建成農藥殘留檢測體系,凈化普洱茶產業環境,扶持培養普洱茶人才,提升普洱茶管理水平,加強普洱茶科研投入。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