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人找我要這個綠色印的茶餅,我問要哪年的什么茶,他問我都有什么,逐一給講過以后,直接嚇跑啦。價格?了解這個茶以后再找我吧。真假?支持任何鑒定。味道?請發揮您全部想象!我只是秀一下,讓沒見過正品的看一看而已。別又讓我送茶樣!送不起!
下面就說說這個餅子吧。八八青餅是一個茶品的整體概念,是一個時段產品的總稱。它是一批從內地賣去香港,又從香港、臺灣等地不斷回流內地的普洱茶,反復流轉,更添神秘色彩。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香港時興普洱茶“入倉”處理,而八八青餅這么大量的一批茶居然僥幸逃免“入倉”,干凈存放下來,確實是傳奇。
八八青餅是20年以上陳期的生普洱茶,茶底品質優秀,是七子餅茶中的佼佼者。現時品飲,開門見山,前兩三泡已有木香“印味”出現,湯色酒紅,清香撲鼻,入口甘甜,水長耐泡,大有號級茶、印級茶初期的特質。這三條正好就是優秀普洱茶的品質標志:故事傳聞增加了八八青餅的文化魅力;純干倉,數量大,流通廣,使八八青餅有眾多的擁躉粉絲;品質好,使八八青餅在茶友當中有公認度。
抄一段: 普洱茶的歷史中,有那么一款茶,從最初的無人問津,到后來三十年后在茶界無人不知。這就是傳說中的“八八青餅”的7542,究竟是怎樣的原因,然這款茶在三十年的時間里發生了如此大的改變呢?讓我們一起回到起點,重溫歲月帶給人的驚喜。
七子餅茶的起源
先說云南七子餅茶,它的歷史可以說至1929年開始的貢茶的制度。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專門針對港澳同胞銷售的普洱茶茶品,被港澳同胞歡迎,故也稱作僑銷圓茶。
“八八青”的由來
1989年,云南茶葉界發生了一次價格戰爭,導致了茶葉的滯銷。就在這時,香港聯合國際老板陳強先生來到了云南,以不到7元每片的價格收購了一批7542,陳強先生帶著樣品回到香港后,又賣給了陳國義先生,因“八”與“發”的諧音,所以將這批茶改為“八八青餅”。
“八八青”的成名
80年代尚處于計劃經濟時期,受限于政策及市場環境影響,當時茶葉市場并無大樹茶與臺地茶的概念。所有產品均是將各地曬青毛茶精制后,根據特定配方拼配而成。每年各大茶廠出品的產品也很多,為何只有當年的“八八青”能獲得市場極大的追捧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該批茶所存儲的環境—“昆明干倉”。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批茶體現出了與之前存放于香港濕倉完全不同的風味。當時因滯銷而被一直存放在昆明倉庫的歷史被挖掘出來,“昆明干倉”概念由此而出。也就是此時開始,人們意識到,原來,通過高海拔的昆明干倉存放的普洱茶,也能陳化出如此優異的品質。“干倉普洱”的概念首次被提起,并受到了越來越多喝茶人的喜愛。
萬能笑鄭重提示:生茶喝之前一定要醒茶!醒茶!醒茶!否則喝的時候會讓你懷疑人生。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