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族茶道生發于“茶之品”,旨在夸示富貴;雅士茶道生發于“茶之韻”,旨在藝術欣賞;禪宗茶道生發于“茶之德”,旨在參禪悟道;世俗茶道生發于“茶之味”,旨在享樂人生。
在常人,茶可以健身療疾,茶可以提神助思;可以待客會友,可以人詩興文。
其間好處不一而足。
圓瑛老和尚有開示,須將“五事”調得如法,才可將止觀調和均等。
沖茶時只沖茶,倒水時只倒水,只有將身心攝住,這樣茶湯的香氣和滋味就不會散亂。
品茶時只品茶,不能說東道西,左思右想,跑了茶心。
這是上乘的工夫。
一心一意的安住在當下,住在行處而生其禪心。
心無旁騖,專心致志,才能至淳如神。
禪宗講究頓悟,認為何時何地何物都能悟道,極平常的事物中都蘊藏著真諦。
茶對于佛教徒來說,是極其平常的一種飲料,幾乎每天必飲,因而,從諗禪師以“吃茶去”作為悟道的機鋒語,對佛教徒來說,既平常又深奧,能否覺悟,則靠自己的靈性了。
喝茶時每每喜好翻閱禪書,或晴窗,或秋夜,或春雨,或冬雪,茶香初發,書卷才開,以茶伴禪,以禪入茶,往往自成佳趣。
茶味只在一時,瓊漿玉液,過頰即空,參禪也是如此。
禪機稍縱即逝,只在電光石火間,快捷如箭。
再好的茶,茶味只在一得之間,過頰即空;禪機同樣只在電光火石間,稍縱即逝,快捷如箭。
說茶道是無聲的藝術,那是因為茶道是無為無做的表達。
喝茶時,期間的況味,“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