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葉供求關系比例失衡:到易武收茶的人,很多都是帶著訂單去的,因為量有限,所以標準便被放寬,煙味,焦片味,發(fā)酵味等不良工藝的結果得到了寬恕,甚至于摻合了外地的茶葉也會被收購,這種行為直接的縱容了茶農加工工藝的隨意性甚至是攙假的行為.
2.利潤的驅使:這一點關乎兩個方面,其一,茶商的職業(yè)道德,其二,茶農的信譽,由于普洱茶熱浪滾滾,再加上歷史賦予易武茶的良好背景以及一系列的文化炒做帶來的促進,易武茶身價倍增,所以,也就炙手可熱了,易武街上大大小小的茶廠作坊四十多家,年產在50噸以上的都有好幾家,再加上勐醒,勐侖周邊的那些廠,每年打著易武旗號流到市場上的茶不下數千噸,遠遠高于實際年產量,和這個相比,收到工藝不良的甚至拼了臺地茶和外地茶青的"大樹茶"算是比較幸運的了,哪怕它放下去會出狀況,至少還有點真的.
3.商業(yè)秩序混亂,易武的作坊熱已經逐步形成,從形式上看仿佛正在完善中,這種發(fā)展大有向宜興的紫砂市場的發(fā)展方向靠攏的趨勢,但是由于工藝的混亂和技術的低劣,難以形成較為有序的行業(yè)標準和穩(wěn)定的商業(yè)架構,反而是種種特殊的加工工藝紛紛登場,一時間不亦樂乎,批發(fā)商,零售商,二手商甚至旅游者都擠在易武收茶,價格體系和茶葉品質自然也就比較混亂了.
我無法去參與討論關于易武的治理等一系列需要政府部門協調規(guī)范的問題,因為我僅僅是區(qū)區(qū)一介小小茶客,所能做的,僅僅是將自己所學所知說出來,令大家有個清醒的認識,一來不要被迷惑,二來不要助長此風,文章寫到此,就以幾點忠告來結尾吧
忠告一:不要盲目的將是否購茶的行為依據建立在對人的信任上,收茶一定要以品質為度量衡.要相信事實,而不是權威.
忠告二:樹立基本的信念,思考問題要從因果關系入手,不要被江湖上的種種言論所迷惑,要注意判斷該言論的邏輯關系.
忠告三:不要以包裝或品牌來判斷茶的價值,或者純粹以產地來判斷茶的價值,和產區(qū)茶種相比,加工工藝是更加值得重視的內容.
忠告四:樹立正確的飲茶價值觀,做到確實的理解所需結果的原因,譬如若是要追求"若干年后更好喝"的話,就得認真思考"什么樣的茶能夠越陳越好喝?"
忠告五:要認真的考慮價格問題,這個包括兩個問題,一是價格是否太高,二是價格是否過低,高價格的茶存在性價比的問題,而低價格的茶則存在較大的信譽風險,自古上當之人,多是因為想占便宜.
忠告六:見了w版一定要請他喝好茶,因為w版是一個愛喝好茶之人.好茶要和愛喝好茶之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