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記得一個人泡了多久,也不記得一個人喝了多久,只知道,一個人泡茶久了,會入了迷。腦里蹦出一個念頭,去茶山看看他們怎么制茶,想明白那些滋味是怎么而來?于是身心就一下子傾斜過去,身未動,心已遠。
雖然滿世界都在宣誓勿忘初心,但有了這樣的念頭,心就不再安分,我發現自己越走越遠的時候,我第一個想到了那位老者,我想跟他來一次茶聚,聽到那屬于提醒我的聲音。
這次的茶聚,我總在不停地問,這茶怎么會這樣,制茶時哪個環節出了錯?老者(愛茶人,不從事有關茶的職業者)淡淡的給了一句,我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與精力去研究怎么制茶,最后發現,我只是追求茶給我帶來的愉悅感。我不惑,是入迷入的太深了嗎?
直到有天,我在朋友圈寫了一句“開始想看看那些專業的茶文字了”。有茶友留言,“想茶人還是以制茶為要,文化的事由文人做好了,不要手藝不夠文化湊,天人合一是好話。”我恍然大悟。這不是跟老者說的同出一輒嗎?喝茶人只要追求茶給我們帶來的愉悅感,怎么制茶由制茶的人去做。
古人說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正也是這個道理吧。我會心地笑了。
每當我提壺,茶就在那里,它冷靜地注視,從容地陪伴著;每當我飲下,它都真切地融入我的身心,自然而然地讓我有所領悟。
左岸的智慧,右岸的從容,為茶注入了獨一無二的氣質。上一秒可以相伴如美人,下一妙也可以沉穩如巖石。只有這樣,才能理解茶,而深悟了茶,便更愛生活。在每個愛茶人的身上,都可以看到一種愜意中織進雅致之美的生活態度,她們如浴春風,淡然微笑,優雅始終如影隨形。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