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都有自己追求,骨子里不缺朝氣,缺少的反而是“沉得住氣”。
奮力拼搏的前提是腳踏實地,要不然沖得越快,摔得越疼。
人總有那么一顆想要往上爬的心,追求更幸福更好的生活條件,這是人的本性,是一種積極的力量。
那些最充滿這股朝氣的年輕人,從校園走出來的時候,懷著對社會征程的抱負,原本應該“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卻成為了不法分子眼里最好“得手”的人。
面對沒有獨立經濟能力的學生,一些平臺推出“校園貸”,給孩子們灌輸一個思想:未來的錢現在就可以花掉,然后輕輕松松把錢借給這些急著證明自己“長大”了的學生。等到還不起的那天,這些孩子才意識到自己對錢的來源“太著急”了。
面對希望靠自己力量闖出一片天的畢業生,傳銷組織謊稱“高額的回報率”“智慧的成功學”,把這些年輕的抱負變為自己騙錢的工具。等進入傳銷組織的控制,這些年輕人才意識到成功并不能那么著急,“天上掉餡餅”的路都有“獵人”的埋伏。
捷徑和歧途之間,還是有區別的。捷徑是少有人探索的方向,里面有需要你去戰勝的挑戰,有前人斬下的荊棘,路不會那么好走;歧途是別人告訴你更輕松的方向,不費什么力氣就走到,可是這個目的地絕不是你想去的地方,而是別人想讓你去的地方。
你的那份著急,會迷惑了你的眼睛。俗話都說“沖動是魔鬼”,不能被“魔鬼”勾了心魂。想做到的事,一定要認清現實情況,合理分析自己當下能力,規劃目標,才是捷徑。
“吃不了兜著走”總會被拿來形容那些貪得無厭的人,其實用來說那些心太急的人也綽綽有余。
一篇很經典的語文課文《傷仲永》就在說這個道理。
從前有個小孩叫仲永,家里世代都是農民,沒出過讀書人。仲永5歲那年,突然哭著吵著讓家里人給他準備紙筆,他父親覺得很奇怪,便去鄰居那借了一套過來,結果仲永拿起筆便開始作詩一首。
詩被拿給鄉里的秀才們傳閱,鄉親們也覺得這孩子很是奇異,有的人請他父親帶著他來家里做客,要不就是送錢送禮物希望可以讓仲永作詩一首。
他父親見仲永的天賦有利可圖,便不送他去上上學,帶著他到處撈錢。最后的結果,王安石是這么寫的:“泯然眾人矣。”
一個5歲的孩子,有異于常人的作詩天賦固然是好事,但是他原本應該接受的教育才是成才最重要的基礎。
一個很好的天賦,因為過于著急地利用,最后“江郎才盡”,實在可惜。
這個道理喝茶的人最明白,剛泡開的茶,最忌諱的就是馬上端起來喝完。一是水太燙,容易燙傷自己;二是,水氣還未散去,茶香還沒散出來,馬上喝則是一股水味,可惜了好茶??!
像一些普洱茶、紅茶,都需要醒一遍才喝,才能把“倉味”洗盡。而且因為這類茶葉都壓制成形,沖泡前稍微醒一下,可以使茶葉充分在水中“醒過來”。第一道茶你就著急喝了,那茶味可能就不正了。
飯要趁熱吃,但茶萬萬不可趁熱喝。喝太燙的茶湯,可能會刺激口腔及食道黏膜造成局部發炎。以適口的溫度為宜,可將茶杯靠近嘴唇,輕微碰觸感受一下再飲。
茶的美,喝出來是一回事,慢慢欣賞也是一回事。茶與水每次交匯出來的茶湯,都是不一樣的,無論第幾道茶,都有自己的香氣和顏色,你喝得太快,錯過了紅茶的“金圈”顯露
無論我們處于什么樣的年紀,總會感受到同齡人的壓力。上學的時候,身邊的同學成績比你好,你有壓力;上班的時候,身邊的同事升值比你快,你有壓力;等你當父母了,孩子又在重蹈你的覆轍,那不就是無窮無盡的壓力了?
別人的好,永遠不是你著急的理由,你自己的不足才是。學習成績上不去,是自己哪一科分數拖了后腿呢?工作職位上不去,是哪個能力還有欠缺;自己的孩子有壓力了,是不是做父母的沒有照顧到他的情緒?如果你從自己的不足去感受到緊迫感,那這些壓力才能成為你前進的動力。
把自己的不足改正了,讓自己德行更完善,也是一種成就。
看文章,不用著急,慢慢理會其中的道理;
喝杯茶,不用著急,慢慢品味個中的滋味;
成大事,不用著急,慢慢調整自己的心態。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