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茶人節還是茶祖節:
虛渡觀點:不管是啥節與茶有關的都是好節,都將是推動中國茶業健康發展道路上的里程碑,就如茶馬古道,就如馬幫進京,進藏,進廣...不管最后成功了還是失敗了,這些行動過的人我都尊他們是茶人,所以真要區分啥是茶人的話,單從字面上虛渡認為可以有四種:
1、排第一的當屬茶農,是最最偉大,而又最最平凡的茶人,茶是他們做的,茶也更是他們種的,他們不會因你說他的茶不好喝,而不種茶不做茶,不會和你斷絕往來,不管你是啥目的,去到他們的茶園,茶山,茶店他們都會熱情招待···虛渡稱這些人是茶人的”根”。
2、排第二的當屬喝茶的人,喜歡茶的人,這些茶人只是渴了就端起,喝飽了就放下的人,他們喝不出禪機,更飲不到佛理,就是有了禪機佛理他們也不會理會,因為他們只是因渴而飲的喝茶人,沒有這樣多喜歡喝茶的人,茶農也罷茶人也罷,就如一個有根但無葉的大樹···虛渡稱這些人是茶人的”葉”。
3、排第三的當屬經銷茶的人,這些人不管是為了生計,還是為了謀求利益···沒有他們我們這些想喝茶了難道你能不遠萬里跑到茶山去喝?
4、中國五千多年的文化,是多元的文化,茶在中國文化里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具體有多重要,虛渡就是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茶馬古道,絲綢之路,說白了就是商人運輸茶品和貨物常走的路,走的商人多了,時間久了就成“之路”就有了文化,就有了價值,就如一件瓷器,一餅茶葉放上幾百上千年,就會改變其價值,產生了文化一樣,研究并記錄下這些事的人就是文化人,這些人寫字記錄的同時也喝茶,但他們喝茶就不是簡單的渴了才去喝,而是去品,去用心品,去用沉淀在思想里的文化品,他們品出了禪機,飲出了佛理,走上了茶道,有的用詩句,有的用文章把這種境界的感受記錄下來···虛渡稱這些人是茶人的”魂”。
有了種茶人”根”的供給,才生出了運茶人的”枝”,枝的成長需要光合作用就有了喝茶人的”葉”,記錄下這些件茶事的時間久了就形成了茶人的”魂”。
虛渡認為:不管是根,枝,葉,魂哪一個都是組成茶人的不可或缺的一環,各位群友,你是茶人的”?”自己定義,可以不定,也可以多重!
回過頭來再說茶人節,茶祖節,這些都是喝茶人的正能量,需要表現的文化形式,我們討論這件事情的同時,首先是認可了,才會去討論,才會去爭論,虛渡希望不管發起的人也罷,承辦的人也罷,首先要把自己的心打開,因為茶看似平常,但絕不簡單,我們要對茶有尊重心,敬畏心,包容心···才是做為茶人的基礎,要接受正面的,反面的,中立的所有喝茶人的建議觀點,才真正是茶人的節。
不管承辦人,發起人都要首先忘記你是誰,這時候的你就是茶,也只有你成了茶,才會沒有分別心,才會讓所有與茶有關人和無關的人支持...有這些人的支持,與茶有關的所有節日都是水到渠成的事,不要和有任何觀點的人形成對立面,不要因為任何不同觀點去和人斷絕關系,因為有這個觀點的人很多很多,要像茶一樣去包容一切觀,承載一切,不管是好人壞人神仙還是凡人,茶都會舍命陪君子的···
如果發起人承辦人,能做到這一點,只需再要做一個動作就行了,聯系贊同的人,選好地點,規劃流程對外喊一聲:茶人節,茶祖節,茶王節開始就可以了...
不管做啥事,首先要先去做,也只有做了,才知道對錯,不要光想不做,開不開茶人節的口水都夠泡天下人的茶了,還不見行動,不知道在哪里開,啥時間開,反對的支持的,中立的其實都都準備好了去參加的,他們去了就成功了,但目前看到的除了口水還是口水,(藏有茶的群友注意了,把你藏的茶再往高處放放)。
茶人節不管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你都將功成名就,失敗了也會是漫漫茶路上的里程碑,因為你成了給后來茶人路標!時間久了說不定又成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