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云南古樹秋茶的認識,很多茶客都一知半解,印象里都是雨水多,感覺茶的品質不如春茶濃烈。但如果你到古茶園細細研究之后,你會有全新的認識,更重要一點是要研究老茶(晚秋茶)的變化;當你喝懂后,古樹秋茶品質不會輸給春茶,造成這個誤差的原因是多樣的。其中之一便是很多茶客都把古樹毛茶當綠茶喝,第一印像就是要追求春茶的香甜可口,或是飄香感;而忽略了秋茶的甜和湯質的厚重。筆者從以下幾點證明秋茶的收藏價值。
1、產量上的減小
易武一個茶農家春茶的產量可以達到300公斤干茶,而晚秋茶(谷花),從9月初到國慶節10月初只能做到100公斤干茶。產量相當于春茶的1/3,只要土質肥活和光照足的地方茶才發芽,走近古茶樹看上去基本沒有發芽。10年前秋茶品質低,更多的是茶農家里條件簡陋,連一個正規干凈的曬場都沒有,過去你喝到布朗山的秋茶都有一股煙味,很多老茶客還在懷念這股特別的味道……如今茶農收入高,制茶條件已經干凈衛生,秋茶的炒制,晾曬已經可以和春茶媲美。
2、秋茶更肥壯,茶芽更油綠
“粗枝大葉”是秋茶的最好寫照,特別是喝習慣易武茶的老茶客,茶梗一直是易武古茶餅的特質;由于雨水多,茶農采摘茶芽會一直推后,所以導致茶芽發老。但如果你不采摘秋茶,明年茶的春茶產量會減少一半。好的古樹茶,秋茶的芽油性更好,白色絨毛更多……
3、過去老茶的研究
如果你研究過去的易武老生茶,你會有很多驚人的發現,茶餅的原料都是一年以內的春和秋的配餅,春茶只占到一餅茶的1/2,這樣做并不是為了降成本,而是讓整款茶更協調,有香、甜、韻,更有利于后期陳化時所表現出生茶的滋味。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