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皆是文案人。
文案無門檻,提筆即可寫。
但文案有受歡迎和不受歡迎的區別。
廣告公司的文案人,他們接不同行業的單,為房子、車子、衣服等寫文案。他們是一群文字游戲玩家,營銷專業戶,概念魔術師。
他們面對邊界明確的產品,下筆,敷衍,提煉,升華。
但普洱茶的文案人,目前是一個邊界模糊的工種。茶農可以寫文案,制茶師可以寫文案,毛料販可以寫文案,茶商老板可以寫文案,旅游者可以寫文案,設計師可以寫文案,攝影師可以寫文案……而且各有各的身臨其境,各有各的好。
茶的酸甜苦澀,各有各的理解,好壞喜惡,各有各的公道。
孰好孰壞?
一萬個喝茶者有一萬個文案。
那么,普洱茶的文案,如何涅槃?如何進階?如何感染人?
這個困擾,不僅是文案從業者,也是消費者的困擾。
都說是“300年的大古樹”,那么“400年的古樹”就是好文案,都說是“回甘生津”,那么“不僅回甘生津而且韻味無窮”就是好文案,都說是“3年陳”,那么“5年陳”就是好文案,都說是“熟茶”,那么“古樹熟茶”就是好文案……
那么,都說是“冰島”“老班章”,是不是“千年冰島”“千年老班章”才是好文案?
如果辨別真相成為了不可能,文案就失去了文案的可信,失去可信的文案,還能感染人嗎?豈不是做夢。
所以消費者面對泱泱大文案,浩瀚的辭藻,飛來飛去的概念,只覺被忽悠。
文案也就失去了文案本來有的美妙和體面。
行業無規矩,文案無邊界。沒有克制和紅線的文案,失了真,又怎能會變成好文案?
真實的描述了茶的真實,描寫了茶的丑和茶的美,描寫自己的理解和感情,已經不易。
因為這樣的困惑,作為寫文案的人,也作為喜歡茶的人,想在茶里找到更多的規矩,更多的邊界,更多的精準,更貼切的描述,以達到寫出好文案的地步。
沒有捷徑。只好不斷喝茶,學茶。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