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喝茶的道道很多,尤其有人喜歡裝神弄鬼賣茶,如此,普洱茶尤其復雜。我自己從來甚少參加各種茶會,我的性格決定,本來別人給了你紅包,如果喝著好茶則罷,萬一喝著假古董,又要你背書,那是說真話還是說假話?
很多茶商的茶葉也是高價買來,自然需要高價出手,打一點文化牌,可以理解,只要不過分,一般來說,大家都是過得去就成。
很多讀者咨詢我,說是為什么不去做一本圖譜,那豈不是更暢銷,其實這是個誤區,大多數臺灣的圖譜都是有大金主在背后,手中有什么茶,就一股腦推什么茶,甚至可以不同的作者,出同樣內容的圖譜,沒有進入圖譜的,即使是省茶司的親自經手的,他們也會批判為假茶。
中國人信的是人多勢眾,眾口鑠金,每個大師都出來指責省茶司的領導一番,于是,市場就真的指鹿為馬。
我為什么不出圖譜?
一個茶葉出廠,由勐海而昆明而香港而廣州而北京而西安,各地氣候條件不一,溫度濕度情況不一,存茶手法有人通風有人不通風,如此,茶葉存放十年下來,茶葉的品質千差萬別。
不客氣的說,很多經營多年的茶商也搞不清楚發酵和發霉的界限,那么,消費者即便是拿到真實的88青,但是,倉味撲鼻,六六粉味刺鼻,這樣的“真茶”又有任何意義呢?
老茶的交易,就是看包裝,然而即使有公認的勐海茶廠的一把抓,現在的芳村也有天量的庫存,真偽莫辨,行業內行家尚且如此,何談普通消費者。
天價老茶也從來不開包,不開湯。而云南的老茶人,都是說開開開,開了喝了才知道好壞。是云南省茶司的人,還有南天公司周勇這些老人傻么?
絕對不是,這才是喝普洱茶的本質,無論任何故事,無論任何包裝紙,無論任何倉儲,唯有喝了才知道。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