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茶藝師,我們腦海總中似乎總會泛起一股仙氣。
衣袂飄飄,秋水伊人,文靜賢淑似乎成了我們對茶藝師標準想象。
于是常常有人說,你這丫頭太鬧騰了,不適合做茶!
于是就有丫頭糾結,我這人太活潑了,可能不太適合做茶!
一位茶藝師無論是活潑還是內向,她在茶中所呈現的首要狀態,便是舉止得體。
如果茶藝師在服務中靜得讓人覺得難于交流,這樣的靜,就太過了;如果一個茶藝師在服務中太鬧騰,喧賓奪主,那也不行。
動與靜,這樣的一個度拿捏得恰到好處,才是適宜為茶的第一步。
現在大多數茶藝師皆是妙齡少女,本就該呈現出這個年紀的青春活力。如果舉止投足都是一股子林黛玉的風范,這人多半要去看中醫了。活潑熱情的女子,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為客人營造很愉悅的喝茶氛圍,帶著一份好心情喝茶,才會覺得茶好喝。
不要把茶藝師當做一種文化符號,形成一種公式化的認知。茶藝師價值的根本,在于服務,讓人能舒舒服服的喝一杯茶,才是適合為茶的必要條件與核心意義。
做茶要靜氣,這本沒錯。但這靜氣,應該充盈于內心,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呈現。而非只流外表,讓人看著很靜。那些活潑熱情的姑娘,可能真的心如止水;而那些看似文靜的女子,或許內心滿是躁動。
所以,一個人適不適合為茶,決不能以貌取人。感受,比用眼睛的判斷,更重要。
當一個人熱愛茶,癡情于茶,愿意為她去付出,去學習,去投入,把茶當做自己的戀人來對待,不論嫻靜還是熱情,她都適合做茶。而現在很多做茶的人,并未掌握主動,其實是在被茶所包養。
世界上哪有什么約定俗成的適合,對其用心,才是最好的適合。對于茶,對于伴侶,都是如此。
你可能只一個做茶的人,也可能不是一個做茶的人,不管你從事什么,都是為了呈現生命的狀態與價值。適不適合做什么,與一個人的個性沒有太大的關系,而取決你是否對其用心。不必要為了適合做什么,而去放棄自己的所愛,或者改變自己的本真的個性。
茶,需要安靜,但更需要真摯!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