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茶圣”陸羽所著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學專著《茶經 六之飲》中,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歷代茶文化研究者,均以此為據,證實茶與人類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是從距今五千多年前上古時期的神農時代開始的。
作為一個上古時期的傳說人物,人們第一次看到他的“光輝”形象,大多是在經典專著的插圖中。當年中國茶葉博物館“茶史廳”的展陳設計中,就出現過這樣一張圖像。這幅不知出于何年何人之手的木刻版神農像,畫上的神農是位中老年男性,他濃眉大眼,須發厚重,身披獸皮草氈,謝頂,頭上生有兩角,人說此為牛角,這亦是神農被傳為牛首人身的形象寫照。
仔細看,這位神農沒有門牙,雙手各執植物枝葉,并以右手將枝葉送入嘴中。有人演繹傳說,神農咀嚼的正是茶葉。中國茶葉博物館將此畫像上墻,認神農氏為茶史開端的第一人。
陸羽在《茶經 七之事》中開篇便說:“三皇,炎帝神農氏”。所謂“三皇”,是歷史上具有神性地位的三位神話人物,神農也被稱為炎帝,“炎”字和火與光芒是分不開的,因此,在中國的上古傳說中,神農亦被視為太陽神。
《綱鑒.三皇紀》這樣說:“少典之君娶有蟜氏女,曰女登,少典妃感神龍而生炎帝。”這位少典,是原始社會時期有熊國國君。傳說他娶了倆姐妹,妹妹生了黃帝,姐姐女登懷孕,生了炎帝,取名榆罔。三天能言,五天能走,七天長全牙齒,三歲便知種莊稼常識。成年后身高八尺七寸,有龍顏大唇,成為傳說中上古部族的領袖,亦被稱為炎帝,是中華文明歷史長河中農耕和醫藥的發明者。
我們再說神農是醫藥之祖,這就和茶沾上邊了,因為茶界一直有藥草同源,茶為百藥之藥之說。為了懷念他,舊時的藥鋪里,常掛著一幅畫像,那是一個濃眉大眼、笑容可掬、腰圍樹葉、手執草藥的人,他就是神農氏。
這些年來,茶學界一直轉述這樣一句話:“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折射神農是茶與人類之間最初關系的緣起。不管是否為傳說,但能肯定的是:中國西南的原始森林里,生長著一種山茶屬的距今七八千萬年前的常綠植物,原始社會的部族領袖和巫醫們,為鑒別可吃食物,親口嘗試百草,發現茶可解毒。此舉既符合當時的社會實際,也有一定的科學根據。
茶的諸多濟世醫人的品質,既應了先民求醫之需,在口感、藥性上又可作日常保健養生食物,故在百草中占得重要一席。人類與茶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是以茶對人類的拯救和維護人類生存繁衍的方式開始的。
中華文明最初的根從大地原野上生長,民族情感的源頭也就在這里。生長在大地上的植物——茶,歷史選擇了神農這樣一位傳說中的偉大先人來發現它,茶與人類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就此開始,如此相得益彰,不是最美好最合理的傳說嗎?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