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有一則故事:禪師在寺廟的院子里種了一棵菊花,三年后已是滿院飄香,菊香一直飄到了山下的村里。凡來寺廟的香客都要忍不住贊嘆:“好美的花兒。”于是有人向禪師要花種在自己的家里。禪師毫不猶豫親自動手挑選開得最鮮艷、枝葉最粗的幾棵派人送到那戶人家。禪師送花的消息馬上傳開,前來要花的人絡繹不絕。在禪師眼里,這些人一個比一個可親,都要給他們。沒過幾天,再看院子里的菊花已送得一棵不剩。
秋天最后的一個黃昏,僧侶們看到滿院的凄涼,嘆道:“真可惜!這里本應是滿院菊香啊。”但禪師卻笑著對弟子說:“你們想想,這樣換來是什么?三年后,將會是一村菊香!”“一村菊香”,僧侶們不由心頭一熱,此時再看看禪師,他臉上的笑容猶如菊花燦爛。禪師最后說:“我們應該把美好的事與別人一起分享,讓每一個人都感受到這種幸福,即使自己一無所有,心里也是幸福的!這時候我們才真正的擁有了幸福。”
“一村菊香”,每每想起,為之感觸。它一方面告訴人們要學會分享,把自己美好的東西拿出來施予別人;另一方面又告訴人們這樣一個道理,當你看到別人臉上洋溢的笑容時,你會體會到,其實與別人分享幸福比自己占有幸福更幸福!
同樣我們手中捧起的“茶”也通過分享,讓更多的人感受到那份茗香。中國茶文化傳統素有懂得分享,通過分享交流,去感受滋味。不同于西方“咖啡”的獨自空間。茶通過與他人分享,得到一種快樂,甚至是倍增的快樂。在分享的同時,大家可以交流學習心得,成長體會,把生活工作中不如意之事與茶友傾述,煩惱隨之灰飛煙滅。這里的分享已經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分享,更多是一種心靈上的溝通。
一份快樂與人分享將得到雙倍的快樂
一份憂愁與人分享將變成一半的憂愁
智慧的人,往往不會獨享功勞,獨享榮譽,他們通常是與別人分享機遇,贏得尊重,能收獲更大的空間。
與人分享,不僅解放自己,更能壯大自己,真誠的分享對人對己都是快樂。
“無我茶會”就是這樣的分享的過程,人人帶茶,人人泡茶,人人品茶,以茶分享,以茶交流。
在工作之余,泡上一道茶,與好友分享一份靜謐,得到一份愜意
辦公室里,一份憩間茶,與同事分享工作心得,得到一份友誼
在家里,煮一壺茶,與家人分享生活煩惱,得到家庭的溫馨
中國禪茶文化中有“感恩、包容、分享、結緣”。正如寺廟里禪師對“分享”的理解——“用分享的心態喝這一杯茶,培養人們推己及人的仁愛胸懷,想到人間還有諸多苦難,想到社會還有種種缺陷,每個人都有責任把愛心奉獻給對方,少點私欲,多一份公心;少一點冷漠,多一份愛。”
在物質豐裕的現在,我們匆匆忙忙的生活中,更需要一份心靈的溝通,某一刻放下手中的一切,端起一杯茶,與人分享,更有滋味。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