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個勞作的完整過程藝術化、道德化、游戲化,是可以從茶的沖泡中鮮明體現出來的。當代人在各種各樣的茶藝茶道表演中,深深地滲透了一個地域、一個民族、甚至一個國家的文化習俗。
對茶的藝術的沖泡,便這樣超越了茶的直接的、功利的沖泡,就像品飲茶并非為了解渴一樣,藝術地沖泡茶,也不是為了把干茶沖成茶水供人飲喝,在這里,目的不是目的,過程才是目的。
從什么時候開始,有了這樣的一種沖飲之美呢?
追根尋源,當今在世界上被奉為茶藝沖泡經典的日本茶道,還是得回溯到它茶文化的祖庭——中國。在茶文化的歷史之中,有“唐煮宋點明沖泡”的術語,是說唐代的茶是煮出來的,宋代是點出來的,直到明代,才形成沖泡的樣式。
在茶圣陸羽的《茶經》那里,茶的煮飲是專門有過一章來講解的,后來的人,對其發揚光大才有了今天百花齊放、爭相斗妍的局面。真正從業于茶,尤其是開茶藝館,搞茶旅游的人們,卻樂此不疲,互相呼應,形成了吾道不孤的態勢。
現代茶藝自上世紀80年代從港臺興起,迅速波及大陸,于90年代在中國大陸形成有力陣容,杭州的太極茶道,當是其中的先行者。
云南,有五彩繽紛的濃郁風情的遠方,他們和文士茶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邊喝茶邊起舞放聲歌唱,是現代茶旅游把這樣的生活原生態挖掘出來,使其點化為藝術。
如果說文士茶是陽春白雪,是減法;
那么他們的茶就是下里巴人,是加法。
藏族人的茶是文成公主帶去的,大唐公主引入茶立刻就滲入了世界屋脊的人們的血管,他們發明了獨特的酥油茶,同時也摸索出了獨特的沖泡茶的方式。
西北非國家飲茶帶有濃郁的阿拉伯風情,尤其是摩洛哥人的飲茶,他們往往在街頭地角,或者就在家中席地而坐。煮沸了水之后,置入綠茶,放幾勺白糖,再撒一把新鮮的薄荷,再從茶壺中沖水入杯。漂亮的銀器是他們最向往的茶具,品茶是他們日常生活中須臾不可分割的重要內容。
據說,在日本,為了學習茶藝茶道而放棄公職的男子與終身不嫁的女子屢見不鮮,可見日本茶道在這個島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在這方面,傳統中國人的沖泡藝術和日本人的沖泡藝術,在觀念上還是有區別的。
一個天人合一,一個嚴謹規范。
沖泡茶的技藝,說來并不深奧,
但細細探究,是很值得探求的呢。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