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北京在連續兩天的瓢潑大雨后,安然的躲過了“7·21”。但目前全國各地仍然持續大雨,根據雨季“七下八上“的規律,雨季要到八月上旬后才會減弱。
潮濕的空氣給消費者茶葉存放帶來了很多麻煩,因此大家可能都急切的想了解,在這個“看海”的季節,怎樣讓您的“茶寶寶”不受潮變質,保證口感。為此,小編采訪了著名茶葉專家陳楚平老師以及洪治老師。
陳楚平
畢業于安微農業大學,從事茶行業30余載,擁有多年茶文化培訓機構授課資歷、中華茶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洪 治
蘭州理工大學畢業, 北京行政學院MBA學歷,北京茶友會特聘講師,中華合作時報·茶周刊專欄作者。
茶品存放對溫度及濕度的要求
陳楚平:對于人來說,人體體感的舒適濕度一般在35%~65%之間,相對濕度過低或過高,人體都會有不適感,甚至對人體有害。相對來說,茶葉的存放也是如此,只有在適宜的溫度中保存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證茶葉的口感,而各種茶葉存放適合的濕度則略有不同。其中綠茶比較嬌氣,存放時濕度以小于65%為宜;其他茶類存放時濕度以小于85%為宜。
洪治:對于不同茶類的溫度及濕度的要求有所不同,其中以綠茶和部分烏龍茶(鐵觀音、臺灣烏龍)要求較高,需要低溫保鮮;紅茶耐儲存,常溫保管即可,不過高檔紅茶低溫保鮮效果會更好些;白茶、黑茶和部分烏龍茶(如武夷巖茶、鳳凰單樅)則無需保鮮。
茶品受潮對口感和品質的影響及補救
陳楚平:輕度受潮的茶葉及時復火烘干,尚可挽救,但香氣會變陳悶,湯色變暗,飲用價值也隨之大打折扣。嚴重愛潮的茶葉就無法補救了,只能報廢了!
一般茶品的保存方式
陳楚平:低溫、干燥、通風、避光、遠離異味。茶葉儲存的容器可使用陶缸(罐)、瓷缸(罐)、鋁鉑袋等,都適合長期保存茶葉。
洪治:從溫度對茶葉后期轉化作用的角度來說,常年低溫高寒地區對綠茶保管有利,但對白茶、黑茶的后期轉化不利。從防潮防霉這個角度看,中國北方、尤其是西北干燥少雨地區,存儲茶葉的安全性和效果要整體優于南方。
茶葉的倉儲需要存放在干燥通風的地方,南方梅雨季節,應經常開窗通風、注意防潮除濕;高溫高濕環境,容易導致霉變。
茶葉的倉儲環境必須干凈衛生,確保沒有異味和雜味,因為茶葉為多孔組織結構,吸附性強,吸收空氣中水分和氣味的能力超過活性炭,這也是我們一再強調茶葉必須密封的原因。
另外,茶葉的保管還應注意避免陽光直射,遠離放射性物質,防止各種輻射對茶葉品質造成的破壞。
百姓家中適用的簡易茶品除濕保存
陳楚平:每次喝茶,取完茶葉后,切記要將茶葉再次密封好,放置于冰箱內保存。對保持茶葉的口感有很好的效果。
洪治:在密封的陶瓷缸內放入石灰或木炭儲存茶葉,雖然比較原始,但不失為存茶的一種有效方法。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