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本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逐漸離人們越來越遠。自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中國印’產生以來,人們又重新認識這門古老的藝術了。”
知名篆刻家、“中國中央電視臺首屆篆刻超人賽”冠軍得主黃河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中國印”的產生和北京奧運會比賽項目圖標的發布,國人中興起了中國傳統文化——篆刻印章熱。過去,搞書法的搞篆刻,現在不搞書法的,包括搞油畫搞國畫的也搞篆刻,成為一種時尚,帶動了產業發展。非典時期,整個潘家園古玩市場只有兩人刻印章,現在則已有30多人,而且每個人的后面都是一家子,篆刻市場發生了很大變化。
從藝20余年,刻章4萬余方,曾在云南任教十年的黃河有“刻章第一人”之稱。教書期間,他常給同事、親戚刻章,以章會友,有時還到外地刻。
他遍臨王冕、文彭、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等歷代名家作品,又在北京結識劉炳森、啟功等高師,逐漸嶄露頭角,被知名書法家龐書田稱為“畫有功底,書有趣味,印有靈氣”,2003年榮獲北京工美大師稱號。
2006年8月,他在“中國中央電視臺首屆篆刻超人賽”上力挫群雄,當場刻制的肖形印“猴”構圖飽滿,形象天真,生動可愛,一氣呵成,博得現場觀眾一致贊譽奪冠。
他每天刻印三四十方,最多的一天連續治印90余枚,累得手都不會動了。他為沈鵬刻了“沈鵬七十以后”章,為韓美林、李鐸、婁師白、楊利偉、伍紹祖等名人治印上百方。今年1月,他敬刻胡錦濤總書記“八榮八恥”16方章,由中國集郵總公司收藏并在香港發行紀念品。
“篆刻看似簡單,其實深奧,它傳承的是歷史,是傳統文化。過去印章是‘玩意兒’,現在作禮品。北京奧運會會徽沒誕生前,印章多是旅游章、旅游紀念品,現在是正式的篆刻,找我刻的人越來越多,有的父母小孩還未出生,就要求給孩子刻一枚,說讓他用一輩子。”
他告訴記者,如今,慕名求學篆刻這門古老技藝的人很多,其中不乏外國學生。中央電視臺特意推薦給他,洋學生用跪拜的形式虔誠拜師,讓他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魅力。其中有位叫詹姆斯的美國學徒,還因刻章結緣,與一位四川姑娘喜結連理,傳為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