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在距今2000年的河北滿城漢墓中,出土了西漢中山靖王及王后竇綰的兩套金縷玉衣,轟動了世界,被稱為“中國古代的藝術瑰寶”。經專家鑒定,金縷玉衣所用玉片,取材于岫巖玉。
1985年7月20日,岫巖玉器廠雕刻大型岫巖玉雕《華夏靈光塔薰》,獲全國第五屆工藝美術百花獎“珍品獎”,被定為國家級藝術品。
1992年11月,鞍山市政府將玉石王運抵鞍山市內。又經過18個月的精雕細刻,將當今世界大玉石雕刻成世界上少見的大型玉佛。
1997年,在哈達碑瓦溝又發現一特大玉石。經初步剝離后,其高度約為24米,最大直徑30米,重約6萬噸,稱為巨型玉體,已申報世界吉尼斯之最。
1998年,偏嶺一農婦在自家院里挖菜窖,挖出一塊重約10噸的巨型“河磨玉王”。2004年11月,在岫巖萬潤玉雕園 38 號展廳內首次展現。
2000年以來,在中國寶玉石協會舉辦的國石評選中,岫巖玉連續三次榮獲“中國國石第一候選石”稱號。
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正式公布岫巖玉雕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2006年9月,岫巖玉制品被定為2008年奧運旅游紀念品,成為目前全國入選奧運紀念品的地方玉種。
2006年9月30日,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準,將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 1996年12月發現的(21313)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岫巖玉星”。
2006年11月,在國土資源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組織的“中國珠寶玉石特色產業基地”命名活動中,岫巖被評為“中國珠寶玉石特色產業基地”,全國僅有16個。
2006年12月28日,中國礦業聯合會正式命名岫巖為“中國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