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翻家中舊物,不經意間,一塊早年存留的小玉件似精靈一般躍入眼簾,上手一看:是一塊近黑色的墨玉佩,高5.5厘米,寬3厘米。上部1/4處對稱鏤雕著一對螭龍,下部則為光素平板狀。見慣了眾多淺淡色彩的白玉、青玉,這件墨玉不禁讓人眼前另添一份驚喜。
細細觀之,整塊玉佩為明亮的灰黑色,純凈、靈凝而不帶一絲雜色。電筒光打過,墨玉透出淡淡的紫羅蘭色調。以手觸之,玉面則極其平滑亮潔,潤澤怡人,這是一般的滿雕小玉件所無法感悟到的。
一塊好的玉佩,除顏色、材質、造型、雕琢工藝和要求外,更關鍵的還是要有深層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思想。不同的玉飾樣式和雕琢題材代表著不同的寓意。佩戴者往往借此昭示自己的精神向往和期許,寄托著自己的人生愿望和祈盼。這塊玉佩,上部的螭龍應為鎮邪、辟兇的瑞獸,下部的平面有意不雕,則取平安吉祥之意。因此,這一類佩件通常又稱之為“平安無事”佩。無疑,這是古人“玉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此件玉佩,造型簡潔,雕琢線條流暢,螭龍既細膩準確,又生動傳神。而玉面看似率意天成,實則大巧若拙,無雕勝有雕。綜觀其形制、玉質、雕工及其包漿老舊程度,應為舊物,誠可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