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顏色是翡翠質量最重要的指示,它可在估價中占30%~70%的份額 。從濃綠——白色,其間色彩變化萬千 。為評估表征這些顏色,我國的玉石藝人用了很多的象征色彩的詞來形容,其名稱之多可達幾十種,不同地區叫法不一 。以長江三角洲流域地區為例,對翡翠綠色的描述有濃冰綠、陽冰綠、黃楊綠、深綠、陽俏綠、金絲綠、梅化綠、假梅花綠、濃和綠、淡和綠、油青、青灰綠、綱油綠、淡水綠、濃沙綠、水沙綠、沙綠、拉絲綠、瓷綠、石沙綠、粉陽綠、粉鐘綠、雀石蘋果綠等 。有些名稱不但描述綠色深淺,還表明了顏色的分布,如金絲綠、梅花綠、拉絲綠等 。但這些留存下來的稱謂并沒有嚴格的科學界限,同一地域不同地區對同一種綠的叫法也可能不同 。但無論名稱如何,描述翡翠顏色價值的最重要的就是四個字“濃、正、陽、和” 。
濃 指翡翠的色要綠濃、綠色要多,玉中翠綠愈多愈濃,則價值愈高,但如太深暗也會沉,因而還要求色正 。
正 翡翠的翠綠要純正,不偏藍、不發黃、少雜色,也就是所謂的不“邪” 。
陽 批綠色要鮮艷,在一般光線條件下呈現艷綠色,不陰暗、不低沉 。
和 指一塊玉中綠色的分布應均勻,色調和諧而不雜亂 。通過這四個字,我們就能具體評估一塊翡翠的顏色好壞了 。
但還必須注意的是,看玉一般最好在早上、有陽光時;陰天或晚上燈下看玉,有些色種的玉顏色會有很大的變化,從而影響正確的評估;若用燈光觀察,應將光源放在觀察者的前上方,而不能用透射光進行觀察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評估出玉色的好壞 。
但是,一塊玉件的價值除和色的多少有關外,有時還要看綠色的運用,特別是一些玉雕作品 。綠色運用得好,就能起畫龍點睛的作用,使玉器身價百倍,否則就會降低其價值 。如北京玉器廠的“白菜蟈蟈”精品將白色翡翠底上的一團綠雕成一只活靈活現的蟈蟈蟲,而價值較低的白地雕成白菜,綠白鮮明、相得舉國彰,使整件作品生氣盎然,大大增加了那團綠色的身價 。當然,這也有雕刻美學上的認同問題,一般南方如廣東一帶的玉器藝人喜用全綠雕法,即喜歡將綠色部分單獨進行雕刻,而長江中下游的藝人則善用綠白兩色的和諧對應,手法不同各有千秋 。另外,玉雕傷口還必須注意其雕工的好壞及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