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北部的勐拱、帕崗、南岐、香洞、會卡等地產翡翠,這是翡翠愛好者共知的常識,但專家考察后報道世界上質量最好的翡翠,產與緬甸的隆肯(又稱“龍肯”)翡翠礦區,此區位于緬甸的西北部,距密支那西北136公里,距勐拱西北102公里 。出產優質翡翠的地區長70公里、寬20公里,地區面積約1400平方公里 。目前,有三個玉石采礦營地,其中原生礦一處、沖擊砂礦兩處,玉石選礦處設在隆啃 。
緬甸國有寶石企業勘查和開采總部設在隆肯,該區每年開采翡翠礫石約500噸,全部送往仰光加工,運送路線為:用汽車從隆肯運到勐拱,再用火車從勐拱運到仰光 。勐拱一帶,即烏龍河(霧露河)上游地區于1871年發現翡翠礦床,市民大多從事玉石開采、加工和飾品制作,再加上來自隆肯地區的優質翡翠在這里中轉、集散,因此勐拱有“玉石之鄉”的美名,而隆肯地區因地理位置較偏,交通條件、商貿規模不如勐拱、帕崗,因此如今名聲不如勐拱、帕崗 。
翡翠的形成,是在中—低溫的環境中,在極高的壓力下經過漫長的時間而形成的 。科學家在實驗室經過大量的模擬試驗后指出:翡翠是在1萬個大氣壓和200~300-size: 13.5pt">℃的溫度環境中生成的 。我們知道,地球從地表到地心,越深入溫度越高,壓力也越大,既然翡翠是在低溫高壓條件下形成,當然不可能生成與地球的較深部分,那怎么才具備高壓的條件呢?從地球物理的角度分析,這樣高的壓力是由地殼運動產生的擠壓力導致的 。專家發現:凡是有翡翠礦床分布的地方,均是地殼強烈運動的地帶 。這是翡翠形成的條件之一 。另一個因素是:凡發現翡翠形成的地方均有含鈉長石(NaAISi3O8)的中—基性巖 。因而有的地質學家認為,翡翠是在中—低溫、高壓條件下由含鈉長石的巖石去硅作用而結晶集合形成的 。
據專家報道,在哈薩克斯坦的伊特穆隆德——秋爾庫拉姆一帶,存在著由經濟價值和開采前景的翡翠資源,但質地、水頭和顏色都好的翡翠在該區域到底有多少,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 。目前,北方少數地區市面上偶見產于哈薩克斯坦的翡翠,但其質量檔次最多只屬于中檔,優質翡翠在該國尚未發現,至少是到現在為止還未發現 。
另外,中國有史料記載:翡翠產自云南省 。近年來,也有個別玉石愛好者在文章中提到“我國云南省有翡翠產出” 。然而,經過地質部門長期地找礦勘探,在云南省一直未發現翡翠產地 。這究竟如何解釋呢?據寶石學家考證,這是因為緬甸有些產翡翠的地方,在歷史上曾經隸屬于中國云南永昌府管轄,所以,世界上優質翡翠產自緬甸,這才符合事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