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其它玉石相比,因獨山玉礦床成因的復雜性,獨山玉的外觀表現更為復雜,使一些對玉石了解不深或初學者在獨山玉的鑒別及與相似品種的區分時頗感困惑,對其品質的把握更覺不易。針對近年市場貿易及珠寶教學中出現的這種情況,筆者先后收集了不同品種的獨山玉標本五十余塊,就典型品種的礦物成分及寶石學參數進行較系統的分析測試,建議擬定獨山玉的寶石學分類及詳細的鑒定參數,建立典型品種的系列標樣,并且對獨山玉的復雜性及其工藝品的評價應有更全面的認識,從而有利于交流,更好地服務于市場及寶石教學工作。
一、承襲商業及工藝分類標準,厘定寶石學分類
同大多數玉石一樣,獨山玉寶石學分類一方面應遵循商業及工藝分類標準,承襲約定俗成的一些原則,這樣便于推廣、交流,另一方面應根據市場及最新的研究成果進行總結、完善,力求客觀、準確、科學。獨山玉以色彩豐富、濃淡不一、分布不均為顯著特征,同一塊玉石中常因不同的礦物組合而出現多種顏色并存的現象,與工藝分類標準相一致,寶石學分類亦應以顏色為劃分標志,將獨山玉劃分為下述八個品種或亞種。
(1) 白獨玉:總體為白色,乳白色,常為半透明至微透明或不透明,依據透明度和質地的不同又有透水白、油白、干白三種稱謂,其中以透水白為最佳,白獨玉約占整個獨山玉的10%。
(2) 紅獨玉:常表現為粉紅色或芙蓉色,深淺不一,一般為微透明至不透明,與白獨玉呈過渡關系。此類玉石的含量少于5%。
(3) 綠獨玉:包括綠色、灰綠色、藍綠色、黃綠色,常與白色獨玉相伴,顏色分布不均,多呈不規則帶狀、絲狀或團塊狀分布。透明度自半透明至不透明表現不一,其中半透明的藍綠色獨玉為獨山玉的最佳品種,在商業上亦有人稱之為"天藍玉",或"南陽翠玉"。近年礦山開采中,這種優質品種產量漸少。而大多為灰綠色的不透明的綠獨玉。
(4) 黃獨玉:為不同深度的黃色或褐黃色,常呈半透明分布,其中常常有白色或褐色團塊,并與之呈過渡色。
(5) 褐獨玉:呈暗褐、灰褐色、黃褐色,深淺表現不均,此類玉石常呈半透明狀,常與灰青及綠獨玉呈過渡狀態。
(6) 青獨玉:青色、灰青色、藍青色,常表現為塊狀、帶狀,不透明,為獨山玉中常見品種。
(7) 黑獨玉:又稱"墨玉",黑色、墨綠色,不透明,顆粒較粗大,常為塊狀,團塊狀或點狀,與白獨玉相伴,該品種為獨山玉中最差的品種。
(8) 雜色獨玉:在同一塊標本或成品上常表現為上述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顏色,特別是在一些較大的獨山玉原料或雕件上常出現四至五種或更多顏色品種,如綠、白、褐、青、墨等多種顏色相互呈浸染狀或漸變過渡狀存于同一塊體上,甚至在不足1cm的戒面上亦會出現褐、綠、白三色并存,這種復雜的顏色組合及分布特征對獨山玉的鑒別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雜色獨玉是獨山玉中最常見的品種,占整個儲量的50%以上。
上述分類中,除綠獨玉及雜色獨玉外,其它品種的主體顏色分布面積應占整個塊體的90%以上。對于綠獨玉,綠色部分浸染于白色獨玉之中,當綠色部分面積超過20~30%時,即可稱為綠獨玉。除此之外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顏色均稱之為雜色獨玉。
二、針對不同品種,確定主要的寶石學性質
獨山玉的礦物組成在所有玉石中最為復雜,通常簡單稱為蝕變斜長巖或黝簾石化斜長巖,大多數品種的主要成分為斜長石和黝簾石,另還有綠簾石、陽起石、鉻云母、輝石、絹云母、榍石等二十余種次要礦物和微量礦物,正是這些礦物含量及比例的變化導致其性質多變及鑒定的困難。許多寶石學參考書或教材對獨山玉的主要鑒定參數籠統地概括為相對密度:2.73-3.18,折射率為1.56-1.70,顯然,這種較大范圍的區間值對不同品種的獨山玉的鑒別缺乏具體的指導意義。在此,筆者就所收集到的重要品種的獨山玉成分及相對密度、折射率值作了系統的測試,結果如表一。
上表中,主要及次要礦物組成為偏光顯微鏡下薄片觀察結果,相對密度是采用靜水稱重法測定的,測定溶液用四氯化碳,折射率為點測的近似值。上述結果表明:獨山玉的顏色折射率及相對密度值取決于玉石中礦物的組成及含量,其中少數干白獨玉,黝簾石的含量較高,RI值及SG值分別高達1.70及3.15,青獨玉和綠獨玉中的不透明的綠白相間的品種亦表現較高的相對密度值。其它品種的所有樣品測試中點測折射率值為1.58,相對密度在2.70-2.80之間,大多數為2.75-2.76。當然,目前還不能肯定上述結果包括所有品種的過渡類型,但這些常見的品種鑒定參數應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三、獨山玉的鑒別應重外觀、曉性質、知機理
獨山玉的鑒別是玉石鑒別的難點內容之一,因其成分的復雜性,品種的多樣性,外觀及部分性質同其它玉石的相似性,在鑒定時力求細致、全面、準確。重視對獨山玉的外觀的細致觀察,是區別該玉石的重要方面,許多有經驗的玉石商人或珠寶從業者僅憑對某種玉石外觀的直覺判定,就能確定玉石的類型。
對玉石外觀的觀察,通常依靠肉眼或10倍鏡,觀察內容主要包括:光澤、顏色、透明度、質地等四個主要方面,斷口及一些表面特征亦有重要的提示作用。獨山玉成品常表現為玻璃光澤至油脂光澤、半透明至不透明,大多數為微透明,極少數優質品近透明。并且透明度與不同的顏色品種之間常有一定的匹配關系,如灰綠及黃綠與白色相間的獨玉,常為不透明,褐獨玉及藍綠獨玉常為半透明。顏色觀察要注意四個方面,即顏色類型、濃度、分布、組合。只要留心不同顏色的這幾方面情況,對獨山玉的鑒別基本上心中有數。獨山玉質地主要體現在粒度的變化,大多數品種結構為細粒(變晶)結構或隱晶質結構,平均粒徑小于0.05mm,拋光良好的成品表面細膩、光滑,僅部分黑獨山玉粒度較粗,且不均勻。對部分容易引起混淆的品種要進行主要物理性質的測試工作。如半透明藍綠色獨山玉與高品質的翡翠外觀相近,但通過RI值、SG值及光譜的測試很容易將二者區分。并且此種獨玉顏色因含鉻云母所致,在查爾斯濾色鏡下變紅,另外,獨山玉綠色偏藍,常夾有暗色礦物的黑點,這些特征與相似的翡翠亦明顯有別。白獨玉易與外觀相似的石英質玉石和軟玉中的白玉相混淆,同樣地經過一些常規測試如RI值、S.G值、顯微結構觀察等不難區分它們。同時,當我們鑒定該種玉石時,應對產生上述諸方面不同性質的原因和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