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圓雕構思奇巧、古雅,通高10.8 厘米,首尾長8.8厘米。玉羽人目視前方,頭發飄逸,肩展雙翅,雙手抓住獸鬃,兩腿跪于鳥背,尾鬃上卷。神鳥體態嬌健,昂首挺胸,雙目凸起,炯炯有神,兩耳不大,耳輪厚微向耳眼內卷,頜出長須,伸展于頸部兩側,并在下頸部分岔卷曲,尾羽小部分飄展,大部分向下卷曲,足踩云朵,展翅騰飛,神氣活現,靈氣非凡,耐人尋味。
神鳥軀干彎曲度大,呈飛騰奔躍狀,出于藝術效果的考慮,藝人沒有讓雙翅在空間展開,而是在實體上浮雕四鉤卷式肉翅飛翼,翼上方三鉤,下方一鉤,翼前用中陰線刻鱗紋,在翼的上方第一鉤與鱗紋之間、第一鉤與第二鉤之間兩處為細陰線網紋,兩端用雙陰線封閉。翼中下方、尾部背面、羽人雙翅三處用“卯頭刀”刻劃羽毛,兩條中陰線成銳角,在中陰線兩側陰刻細密的短平線紋,排列規則呈眉形。
藝人在神鳥頸兩側的后方用跳刀法刻許多短線連綴而成的鬃毛,雖若斷若續,但線條流暢遒勁,細若游絲。陰刻眼眶后沿眶廓向內碾磨,使眼球突起,眼眶上方為細陰線眼眉。鼻子用一粗陰線表現。將整體玉料正面鏤空,側面鏤空后碾磨成直徑2毫米的頜須,胸部浮雕5個大小不等的長方形齒,齒的正面陰刻“米”字紋,齒與“米”字紋以示胸毛。卷云與鳥尾連接并插入兩腿之間。
羽人臉型微長,用凹陷來表現眉毛,突出鼻子,在凹陷處陰刻眼眶,突出眼球,上下嘴唇、人中清晰。兩手背是鏤空后碾磨而成的,兩手背與雙翅結合部為“C”形粗陰線,以表現其粗壯有力。跪式的雙腿之間打一喇叭形圓孔,前后左右碾磨大腿小腿,臀部兩側同樣為“C”形粗陰線,顯現臀部、大腿發達的肌肉,小腿堅實有勁,雙足成長形馬蹄。
該作品給人的感覺古樸,吸引藏者去探索發現其身后更多的價值。